数据显示,全球每4个成年人中,就有1个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而在我国,成人脂肪肝患病率也已达到12.5%~35.4%。
作为一个“大病病”,在坊间依然存在有不少误解,今天就来聊聊那些有关脂肪肝的常见误区,让大家重新认识这个“国民病”~
脂肪肝是胖人才有的病吗?
脂肪肝,顾名思义,就是由肝细胞内的脂肪堆积过多产生的疾病,是脂肪代谢紊乱的结果。说到这儿,想必你会认为这是喝酒和肥胖者的“专利”。
但大量研究证明,肝脂肪化程度不完全与体重相关。根据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的研究结果显示,全球的脂肪肝患者中,有40%都不是肥胖人群,甚至近1/5还是体重偏瘦的人群!
由于各种原因过度节食,过度偏食(例如只吃水果)或长期吃素,也会导致必需营养素缺乏而激发体内脂肪代谢紊乱,引发营养不良性脂肪肝。
值得注意的是,体检报告中显示的“轻、中、重”度脂肪肝往往只代表显示肝脏中的含脂量,并不说明肝脏的损害程度。有些人虽然只是轻度脂肪肝,但肝脏损害已经非常严重。
脂肪肝只是小问题,减肥就能好?
由于脂肪肝早期,通常没有明显症状,不痛不痒,因此不少人认为,脂肪肝只是个不用治的“小病”,甚至只是一种亚健康状态。
首先要明确的一点是,脂肪肝不是“小问题”。它早已取代病*性肝炎,成为我国居民面临的第一大肝脏疾病,甚至很可能发展成人人惧怕、闻之色变的肝癌。
我们都知道,肝脏在脂质运输和代谢中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如果肝脏不能及时将脂肪运出,脂肪在肝细胞中堆积,就形成了脂肪肝。过多的脂肪,可影响肝细胞功能,破坏肝细胞,使结缔组织增生,造成肝纤维化,逐渐形成肝硬变,若控制不佳最终可发展为肝癌。
除了癌变风险,脂肪肝还会导致激素代谢紊乱,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加上肝脏作为人体的运转中枢,一旦功能受损,全身其他器官也会受到很大影响。
另外,单纯减肥也并不一定就能使其好转。因为除了肥胖,高血脂、酗酒、糖尿病控制不良,以及部分药物如类固醇或治疗免疫风湿药物的使用都是引起本病的常见因素。建议确诊本病的患者应尽早进行干预,积极找到病因并进行干预治疗。
脂肪肝该如何治疗?
一般情况下,通过清淡饮食和运动最终将体重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可以帮助轻度脂肪肝较快恢复。而中重度脂肪肝饮食调整和适量运动的同时需要长期服药和调治。
目前,西药治疗脂肪肝,大多采用调节血脂的药物,但这些药物都有着严格的适应症。当患者不存在血脂问题时,西药就无明显用武之地。
中医在脂肪肝的调理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凭借自己独有一套认识、理论和处理措施,中医积累了大量的治疗经验和明显的治疗优势。
中医如何认识脂肪肝?
中医对肝的认识和西医不同,这种不同更多的体现在对功能的认识上,而非仅仅是解剖层面。
中医认为肝主疏泄、主藏血,调和气血,刚柔相济。《*帝内经》中说:肝者,将*之官,谋虑出焉。肝的疏泄藏血功能正常,气血充盈,能耐受疲劳,所以称肝为“罢极之本”。
在肝的众多功能中,最重要的就是肝主疏泄。这一功能与脂肪肝的关系密切,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①调畅精神情志:肝气疏泄,气机调畅,气血调和,则心情开朗,反之,则肝气郁结,或抑郁,闷闷不乐,或性情急躁、亢奋易怒。
这一类的症状表现不但会体现在肝脏的病变过程中,而且也常出现于双相情感障碍的患者身上。典型脂肪肝的临床表现就是肝区疼痛,而肝气郁结的病人常常会有上腹部胀痛,隐隐作痛,情绪波动的时候胀痛会更加明显。
②协调脾升胃降:肝气的条达舒畅,对脾胃之气的升降运动有促进和协调作用,能促进饮食物的消化、水谷精微的吸收和糟粕的排泄。
这一点对应的就是脂肪肝患者的食欲不振,同时可能会伴有恶心呕吐,这些症状也常出现在慢性肝炎患者身上。轻度脂肪肝可能没有任何明显症状,而中重度脂肪肝临床表现较突出,容易出现以上症状。
中医如何应对不同阶段的脂肪肝?
从上可以得知,中医上认为治疗脂肪肝不能仅仅盯着肝脏本身,而是要通过调补让五脏协调,才能强身健体、祛除病邪。
早期疏肝健脾,祛除病因
脂肪肝早期患者大多无临床症状和体征,有则可表现为脘腹、胁肋胀闷不适、疲劳、纳差、舌淡、苔白腻、脉弦细等。
中医认为,长期的饮食失调、缺乏运动导致脾胃内伤,脾失健运,水湿内停,聚生痰浊;肝乃将*之官,主疏泄,通调气机,情志不遂,肝郁气结,或水湿阻滞,气机升降失调,则血行不畅、水湿不化,郁结于肝则发为本病。
故肝郁脾虚是脂肪肝初期的主要病机,后期的气滞、湿阻、痰浊、瘀血等都可由肝郁脾虚引起,并进而导致疾病进一步发展和变化。
因此,疏肝健脾对早期治疗显得尤为重要,同时要保持心情愉快、心态平和、乐观,保证生活作息规律。
常用的具有疏肝理气的中药如柴胡、郁金、枳壳、陈皮、香附等,代表方如逍遥散、柴胡疏肝散、四逆散。
常用的健脾补气之药,如人参、*参、*芪、白术、山药、茯苓等,代表方如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
中期阻断病势,清热祛湿化痰防生顽疾
早期脂肪肝,如未得到重视或积极治疗,将向脂肪性肝炎发展。
临床上肝炎的发展及表现多与中医湿、热、*有关,同时也离不开肝郁脾虚这一基本病机。本阶段是在肝郁脾虚这一病机基础上迁延反复,病情逐步发展加重,导致痰湿内停、湿热蕴结。
常用的祛湿化痰中药有陈皮、半夏、茯苓、厚朴、枳实、竹茹、瓜蒌、贝母、海藻等,代表方如二陈汤、温胆汤等;
常用的清热祛湿中药有茵陈、虎杖、*芩、连翘、大*、泽泻、荷叶、决明子、栀子、*连、*柏等,代表方如茵陈蒿汤、龙胆泻肝汤、甘露消*丹等。
晚期痼疾弥留,主以化痰散结活血通络
脂肪肝若不予重视或治疗不当,就会痰瘀互结,发展至晚期可导致肝纤维化或肝硬化的出现。
常用的中药有半夏、瓜蒌、海藻、昆布、丹参、赤芍、郁金、姜*、三七、莪术、桃仁等,代表方如温胆汤、膈下逐瘀汤、血府逐瘀汤。
医案举例1
肝硬化伴消化道出血
梁某,男,66岁,有长期饮酒史。3周前出现便血,反复发作,疲倦乏力,腹胀,面色萎*。
血常规HGB68g/L↓,肝脏B超示:中度肝硬化,住院部予止血、补充白蛋白等对症处理后,出现大便色*、质硬。
纳眠可,腹胀,腹壁静脉可见曲张,巩膜中度*染,小便赤。舌暗红,苔*干,脉弦。
辨证属湿热蕴脾,拟清利湿热,健脾保肝。
处方:大*,*芪,麦芽,虎杖,苍术,海螵蛸,厚朴,白术,桂枝,瞿麦,茯苓,白茅根,甘草,七剂,水煎服。
后经过8个月左右的调治,根据具体病情缓解改投益气养阴,健脾利湿之品,终获全功,症状全部消除。
2
重症肝炎
患者女,46岁。十几年前曾出现*疸型肝炎。
20天前,饱食后出现胸口闷,身*,目*,小便*,恶心欲呕症状,3医院检查发现肝功指标异常,医生谓其为慢性*疸性肝炎复发,经治疗后恶心呕吐纳差等症状无好转。三次转院,医院都没有办法。
辨证属肝郁脾虚,湿热内蕴。拟疏肝健脾,清热利湿。
处方:田基*,*芪,鸡内金,金钱草,白术,佛手,海螵蛸,苍术,桂枝,桑寄生,茯苓,白茅根,甘草。
患者最后转危为安。
医生
张朝曦
中医内科/肝病科
简介
原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医院主任医师。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热病分会副会长;广东省药学会中医肝病用药专家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感染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中医十三行国医馆高级顾问。从事中医临床和教学工作30年。教学效果良好,深受学生欢迎,是学生心目中“最敬佩的老师”。连续以高居榜首和遥遥领先票数获学生网上投票“受学生欢迎的任课老师”称号。获大学“新南方教学奖”。主导国内外毕业研究生24名。擅长治疗疑难杂病、温热病、脑病、肝胆病等,临床经验丰富,疗效显著。病人称赞“医术高超,断症如神”。在岭南名医大评选中进入前十名。在第二届羊城好医生评选中获“民众身边的好医生”称号。在大型网站连年获网友“态度100%满意,疗效100%满意”的评价。主持和参与国家省等各级课题十多项,代表性专著如主编《乙肝中医疗法》、《温病学临床发挥》等,发表学术论文近30篇。擅长
中医药治疗温热、湿热病如感冒、咳嗽等各种外感病;神经、脑血管病如中风(脑梗塞、脑出血)、高血压病等内科疑难杂病。尤其擅于治疗病*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脂肪肝、肝硬化、肿瘤术后调理等。临床经验丰富,疗效显著,深受广大患者信赖。
出诊时间
每周五上午
医生出诊地点为广州
如有需要可进群咨询了解
如您不便在该区域就诊
可加堂主直接咨询
还可以领取惊喜券哦~
注:文章配图来自r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