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病就是关节痛”,是普通大众对于风湿病最朴素和浅显的认识。在进入风湿病领域之前,粟荣也是这样认为的。
因为误解所以“误入歧途”
医院风湿病中心一名年轻的主治医师,在被问到为何会成为一名治疗风湿病的医生时,他用“误入歧途”一词回答了我们。“在还没接触风湿病之前,我以为的风湿病只是单纯的关节炎或者是关节疼痛,想着这样的科室可能会比较简单轻松一点,就‘义无反顾’地选择了风湿科。但在真正踏入风湿领域后才发现,风湿科是内科里最难、最复杂的一个学科。”粟荣表示,在一定程度上,他以前的错误观点恰恰反映了人们对于风湿性疾病的误解。
风湿性疾病是一类侵犯多系统、多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程度不同的免疫性炎症反应,可致各种组织和器官损伤,严重影响其正常功能,甚至造成致命性损害。常见的风湿病可分为10大类余种,系统性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关节炎等都属于风湿病。
“我年7月到年的6月下乡医院,到那边之后发现,痛风、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这类的患者很多。但由于地处偏远,少数民族众多,文化程度不高,加上语言不通,经济落后,对疾病的认识度不够,导致很大一部分风湿病患者不能得到及时诊治而延误治疗。”粟荣说。▲左一为粟荣
有研究报道,我国万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仅有35万患者可以通过治疗达到缓解。其实,近年来的风湿病诊疗治疗水平已经取得长足的进步,只要早诊断、早期规范治疗,大多数患者通过治疗是可以达到临床缓解或者持续低疾病活动度。
但由于目前大众对于风湿性疾病的认知不足以及在就医过程中的误诊,导致很多患者病情加重。比如风湿科常见的类风湿关节炎,致残率极高,但很多人都认为类风湿关节炎治不好,不再继续治疗。这样的错误,有时连不了解这个疾病的医生都不能避免。
“万能”的医生也有“三怕”
在患者们的眼里,医生总是无所不能的,能治病、照顾人……但是粟荣却说在风湿科工作的这些年他也有“三怕”。
“第一怕”,他怕患者心态不好。
“风湿病不好治,不管对医生还是患者来说都是一个挑战。我以前有一个多肌炎(一组病因不明的炎症性肌病)的病人才40多岁,医院住院治疗但是效果不够理想,后来出院后他就自行把所有药停了。”粟荣告诉我们,因为患者家在农村,经济条件不足以支撑他后续的治疗费用,加之疾病的折磨,他的心理防线完全崩溃了。
“我打电话给患者,让他回来再继续治疗,再试试,他犹豫了半天,低声回答我说不想耽搁家人、不想再浪费钱,后来我再打电话给他时,他的家人告诉我,他已经去世了。”粟荣说,这件事令他印象很深,更让他明白了在风湿科当医生,不但要尽力去减轻患者的患病痛苦,还要鼓励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第二怕”,他怕年轻人不重视。
很多人以为风湿性疾病是老年人的专属,年轻人不会患病即使是不幸罹患也觉得自己年轻,扛一扛就好了,而这样往往容易耽误治疗,导致病情加重甚至恶化。
粟荣说:“在风湿科病情越重的往往多是年轻人,因为越年轻激素水平越高,代谢也就越旺盛,所以造成愈后不好,比如育龄期女性就是类风湿关节炎预后不良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对于女性风湿病患者,生育往往是一个挑战,特别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生育会明显地加重病情,需要多学科共同合作努力。”
他表示,对于类风湿关节炎、痛风等风湿病的疼痛,患者千万不要硬“扛”,关节疼痛说明关节炎症的存在,对关节组织的损害就在持续,应当尽早规范治疗。
“第三怕”,他怕患者吃“面面药”。
“我们在下乡义诊的时候,经常会遇到来看病的患者,问他吃什么药,患者就从口袋里掏出一些不知道是什么东西的“面面药”“粉粉药”,顿时心里就拔凉拔凉地了”粟荣无奈地表示,由于云南少数民族人口较多,文化程度普遍不高,许多地区的群众非常相信一些“祖传秘方”“面面药”。
“风湿科的医生最怕的就是遇到这种情况,因为患者经济条件有限,又求医心切,他就把希望寄托在当地的‘神医’身上,花几块钱买一堆‘面面药’回去服用,当天吃一包虽然可以缓解,但其实他们根本不知道这些药是激素,对身体的损害是非常大的。”粟荣说,他和他的同事们在风湿科经常会遇到长期服用“面面药”“粉粉药”,滥用激素的患者,最后出现消化道出血、类固醇性糖尿病、骨质疏松、股骨头坏死、病理性骨折等严重不良后果。
粟荣表示,尽管目前大多数风湿性疾病不能痊愈,如红斑狼疮等号称“不死的癌症”,会伴随患者终身,但是只要配合医生规范治疗,定期复诊,引起足够重视,正确面对疾病,大部分患者的病情是能够得到有效缓解的。特别是中西医结合治疗,辨证使用中药,并配合风湿科特色中医外治法,不仅能起到增效减*、增强疗效的作用,而且通过减少西药的用量,能够加快激素撤减,减轻免疫抑制剂、激素等西药的*副作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是我在这条路上最大的支柱
粟荣告诉我们,他之所以会学医很大程度上是与自己小时候身体不好有关。
“小时候身体不好,经常去看病,冬天老家又经常下大雪,有时候母亲会在医院。”粟荣说,自那以后他便萌发了学医的念头,希望学医之后能够照顾自己和家人。高考填报志愿时,他几乎将所有的专业都填写了和医学有关,最终他也走上了学医这条道路。
“其实在风湿病中心会经常感觉到没有‘成就感’,看着有些患者因为病情痛苦时也会很无力。”粟荣说。但他表示,通过自己的治疗,让患者能够延缓病情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生活能够自理,能为患者、家庭、社会减轻负担、出一份力就已经坚定了他在风湿病诊疗这条路上走下去的决心。
对于所在的团队,粟荣说:“10多年来,医院风湿病中心这个团队里让我成长了很多,不管在临床、科研、教学还是生活上都是。我们风湿病中心作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区域专科诊疗中心,非常重视人才培养,科室会鼓励青年人出去学习进修,为我们的发展提供了很多平台。”
当被问到未来的职业规划时,粟荣笑着给出了这样一个答案:“先定个小目标,希望我的博士学位能够顺利获得。”
在风湿病这个领域不断攀登高峰,更好地服务患者,也许就是粟荣最大的心愿了。
本期专家:粟荣
粟荣,硕士研究生,医院风湿病科主治医师。年毕业于云南中医学院(现云南中医药大学),同年8月就职于医院。年主持课题“附子桂枝汤治疗寒湿痹阻型系统性硬化的临床研究”,年主持课题“肾茶饮对无症状高尿酸血症肠道菌群及饮食结构的影响”一项。
擅长:类风湿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硬皮病、皮肌炎、强直性脊柱炎等风湿性疾病的诊治。
医院风湿病中心简介云南中医院/医院风湿病中心,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协作试点、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重点病种类风湿关节炎、拓展病种痛风建设单位;国家药物临床实验机构中医风湿病专业;国家区域中医诊疗中心(风湿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重点专科、特色优势学科继续教育基地;云南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云南省重点专科、中医名科。建设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云南吴佩衡扶阳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吴生元工作室、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孟如工作室;云南省院士(专家)工作站-张烜工作站、云南省中西医结合风湿病研究所等,在省内牵头成立了云南省中西医结合防治风湿病专科联盟,是立足云南,辐射东南亚的中医、中西医结合防治风湿病医疗、教学、科研中心。风湿病中心现有病床张,设有类风湿关节炎、结缔组织病、脊柱与骨关节病3个亚专科。专业团队共50余人,有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8人;有全国名中医、云南省国医名师1人、云岭名医1人,云南省“万人计划”名医2人、云南省名中医2人,云南省中医领*人才2人,云南省中医药学科学术带头人2人,云南省中医药后备人才3人,云南省青年名中医2人,技术力量雄厚。近年来,先后承担各级科研课题50余项(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27项),其中国家公益基金行业专项1项、国家自然基金10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3项;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出版著作教材22部,发表学术论文余篇;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云南省卫生科技成果奖7项。风湿病中心建立有风湿免疫实验室、关节超声室、免疫吸附室和专科治疗室;研制有蠲痹颗粒、痛风消颗粒剂、痛风清洗剂、尿酸清颗粒、痛风贴、痛风消气雾剂、寒痹散、热痹散等10余种专科制剂;开展了微创针刀镜、水筋针、经筋针、中药热敷、熏蒸、熏洗、药物离子透入、药罐、针灸、针刀、穴位敷贴、督灸、蜡疗等特色疗法;形成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内治与外治相结合,医疗与康复相结合、养生与健教相结合的诊疗模式;擅长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诊治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痛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硬皮病、骨质疏松症、多发性肌炎/皮肌炎、银屑病关节炎、白塞病、血管炎等疑难风湿病。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