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缔组织病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迷走神经病变与内科疾病及针刀治疗
TUhjnbcbe - 2021/5/21 17:14:00

1,概念

迷走神经的生理、解剖及其与某些疾病的关系,过去有些人对此问题认识不够。笔者10多年以来用针刀疏通剥离迷走神经的卡压治疗内科疾病及其他疾病,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许多学生看到笔者治疗许多内科疾病都在颈椎的前、后结节扎针刀,不知道为什么?以下就向各位针刀人介绍如下:

迷走神经的解剖

迷走神经是混合神经,有躯体的运动神经,副交感神经等。迷走神经的副交感神经是行程最长,分布最广的副交感神经;其自颈椎往下行走于纵膈,广泛分布于胸腔的脏器,越膈肌孔至腹腔,广泛分布于腹腔脏器。因其分布广,分支多,像一串乱麻,所以叫迷走神经

迷走神经的功能、迷走神经功能紊乱的针刀治疗

1,对免疫系统功能的调控

内脏神经纤维随小动脉走行而进入胸腺、脾、骨髓等器官。形态学研究表明,内脏神经末梢的膨体内,含有储存递质的囊泡,神经兴奋时释出的递质,弥散入组织液,作用于周围的组织细胞(包括免疫活性细胞)并影响其功能。

迷走神经与组胺的生成或过敏反应有重要的作用;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起重要作用,尤其是体液免疫。

因此,针刀疏通剥离瘢痕、粘连等对迷走神经的卡压,以及继发性无菌性炎症的刺激等,对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尤其是预防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复发,达到根本性治疗的目的,显得尤为重要。

有人提出针刀能否预防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复发?许多人认为针刀只能改善症状,不能根本上治愈疾病。笔者认为,针刀可以达到根本性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目的。笔者用针刀疏通剥离迷走神经的卡压,对治疗免疫功能紊乱有显著的作用。所以,针刀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湿疹、荨麻疹、甲亢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有显著的效果。

2,对胰腺功能的调节

迷走神经可直接胰腺促进胰腺分泌的作用。迷走神经对胰腺分泌的间接作用:迷走神经可促使胃酸的分泌,胃酸进入小肠可使促胰腺素释放,从而促使胰腺分泌。针刀疏通剥离瘢痕、粘连等对迷走神经的卡压,以及继发性炎症的刺激等,对胰腺炎,尤其是慢性胰腺炎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3,对肝、胆功能的调节

(1)迷走神经进入肝门区后分成很多支,在肝包囊下随结缔组织稠密地分布着迷走神经的分支;经此它们的一些分支直接进入肝实质,另外一些分支随肝小叶间结缔组织走行。直接进入肝实质的纤维形成稠密的神经丛,与肝细胞密切相联;随小叶结缔组织走行的神经纤维形成很多分支,有的围绕门静脉、肝动脉的分支和小胆管上。

迷走神经可直接支配肝细胞,使肝糖原合成增高,由此使血糖降低。促使肝细胞的蛋白质合成,以及DNA的合成,促使肝细胞的再生。肝糖原合成恢复正常、肌糖原合成正常,血糖就会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所以通过针刀治疗促使肝糖原及肌糖原的合成,对Ⅱ糖尿病有较好的效果。

所以,针刀疏通剥离瘢痕、粘连等对迷走神经的卡压等,可使肝糖原合成增强,血糖降低。肝糖原的合成减少是血糖升高的重要原因。同时,可促使肝细胞的蛋白质合成,对损伤了的肝细胞修复及其再生有重要的作用。所以用针刀治疗慢性迁延性肝炎、活动性肝炎、肝硬化、酒精肝、胆汁淤积、脂肪肝等,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2)对胆囊的作用

迷走神经可能主要是维持胆囊的紧张性,即使胆囊收缩(减弱迷走神经的兴奋性,可使胆囊松弛。因此可有效缓解胆绞痛)。迷走神经促使胆汁的分泌,以及使胆汁的合成的成分正常,对治疗胆囊炎、胆结石(胆汁的成分异常是形成胆结石的重要原因,如胆固醇性结石、胆红素性结石等)。使胆汁分泌增加(对厌食、疳积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4,对心血管功能的调节

迷走神经在通过颈部下行时与颈总动脉平行,穿过横膈到达心脏之前,与心交感节后纤维相混合,形成深层和浅层的心神经丛,副交感节前纤维继续走向心脏,与位于心脏上的节后神经元形成突触。心迷走神经的节后纤维主要支配心房肌、窦房结、房室结、心室传导系统的起始部分;支配冠状血管。

但迷走神经对心室肌只有极稀少的纤维支配,而且心室肌细胞对乙酰胆碱的作用也较不敏感,所以,迷走神经对心室肌的作用是甚微的。迷走神经从颈部的左、右双侧下行至心脏的左、右侧,其左、右侧分布至心脏的部位是不对称的。右侧迷走神经主要分布于窦房结、心房,引起心跳减慢(病态窦房结综合症、心跳慢等,针刀宜选择对右侧的迷走神经的卡压、粘连进行疏通剥离等);左侧迷走神经主要分布于房室传导组织(房室传导阻滞等,宜选择左侧迷走神经治疗)。综上所述,窦房结并不是心跳等功能的最高指挥员,迷走神经及颈上、颈中、颈下交感神经节是比窦房结更高级的指挥员。

所以,针刀疏通剥离颈部的瘢痕、粘连等对迷走神经及颈交感神经的卡压、粘连等,对许多心血管疾病是第一位的病因治疗。

5,对肺功能的调节

气道平滑肌在静息时处于一定的紧张性收缩状态,这种张力既有平滑肌本身的张力,同时又是受迷走神经的调节的(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气管平滑肌收缩)。迷走神经兴奋使粘膜下腺的粘液分泌增加,致痰多、粘稠。针刀疏通剥离颈部迷走神经的卡压等,可迅速缓解哮喘、小儿喘逼性支气管炎;并可减少痰液,使痰液变稀。对治疗肺部疾病有显著的疗效。

通过针刀治疗降低迷走神经的兴奋性,使痰液合成及分泌减少,使粘稠的痰液变稀薄(粘稠的痰液是细菌的最好的培养基,因此,是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肺炎迁延不愈的重要原因,尤其是老年性肺炎用无数抗生素无效的重要原因)。

6,迷走神经对唾液腺、食道及胃功能的调节

消化系统的各器官组织,一般来说,接受交感及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副交感神经使消化道器官的分泌和运动机能加强(但使括约肌抑制),而交感神经的作用则相反。(1)对唾液腺的调节

迷走神经能激活腺管细胞的转运机制,而改变腺泡分泌唾液的成份,其兴奋可使腮腺分泌大量浆液性唾液,颌下腺分泌大量含有较多粘蛋白的唾液。

(2)对食道的调节

食道分为三部分,即食道体、上食道括约肌、下食道括约肌。人类食道上段是分布着横纹肌,由迷走神经的躯体运动神经纤维支配;下段是平滑肌构成的,是由迷走神经的副交感神经支配的(所以吞咽困难,治疗迷走神经有效)。

针刀治疗通过兴奋支配食管下端平滑肌的迷走神经,对治疗贲门失迟缓症、反流性食管炎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3)对胃的调节

迷走神经引起胃酸分泌是通过两条途径:a,直接使壁细胞分泌胃酸;b,间接,途径,即促使胃窦中的G细胞先释放胃泌素,然后间接地壁细胞分泌胃酸。用针刀胃、十二指肠溃疡、卓艾氏综合症有良好的效果,因为针刀治疗后,迷走神经的兴奋性下降,胃酸分泌明显减少。胃炎、十二指肠炎,迷走神经兴奋性下降后,胃、十二指肠的血液循环恢复正常

7,对肠道功能的调节

肠道的上段是由迷走神经的副交感神经支配的;下段是由骶髓发出的副交感神经支配的(因此,针刀对于肠道疾病的治疗,除了要治疗迷走神经之外,还要治疗骶2~4发出的副交感神经)。

迷走神经可促使肠道蠕动增强,并促使肠道分泌(针刀治疗迷走神经,对便秘有效)。

针刀治疗使支配降结肠以下的骶副神经兴奋性增高,对脱肛、痔疮、子宫下垂等有较好的效果。

8,对内分泌功能的调节

(1)胰岛胰岛有丰富的神经支配,分别来自于:a,迷走神经的副神经;b,内脏大神经的交感神经纤维;c,发自肠道本身的肽能神经纤维。迷走神经可促使胰岛素的分泌,在调节内分泌功能上具有重要的作用。

笔者认为,我们有个很大的误区,那就是化验的标本是血样。而血液中的化验结果是代表不了组织细胞的内各种生化结果的,有时甚至相反。例如,代谢性酸中*时,由于H+进入细胞内,致细胞内低K+,此时,取血样化验,是高血K+,和细胞内K+的真实情况恰恰相反。如果临床治疗根据血K+去降低血K+,那么细胞内K+就会降的更低,使出现生命危险!

临床中细胞内的生化成份与细胞外的血液的生化成份的检测结果往往不是相同数值的,有的甚至是一个低于正常值,另一个却高于正常值,这样的情况是较常见的。我们平常所化验的血糖、血脂等升高,其实,组织细胞内的糖(暂命名为胞糖)、组织细胞内脂肪(胞脂)等却是降低的。

血液化验血糖、血脂升高,并不代表细胞内的糖及脂的升高,此时细胞内糖及脂往往是降低的。所以,笔者认为临床治疗糖尿病、高血脂症,其主要思路应是让血糖、血脂顺畅地进入到组织细胞中,让组织细胞得到足够的营养,并很快被代谢掉。这样,由于细胞的营养充足,人的身心就更加健康、有活力,同时,血糖、血脂也被组织细胞充分地利用掉,在不需降糖、降脂药的情况下,血糖、血脂就能自行恢复正常水平。

其实人有调节生化系统各生化指标的强大的能力,会自动调节进食量与排泄量,使各种生化指标始终处于正常的平衡状态(量入为出,血糖多了组织细胞即多利用,血糖少了,如饥饿状态,组织细胞就少利用)。

9,肥胖的针刀治疗

治疗迷走神经,降低食欲(食欲由迷走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入),减少胃酸分泌(消化力下降),减弱胃肠蠕动(减缓食物吸收),减少胆汁的产生及分泌(减少脂肪的乳化,减少脂肪的吸收),减少胰腺液的分泌(减少蛋白质的消化)。

针刀平面通透剥离浅、深筋膜。脂肪分二层,浅层较致密,叫晕层,晕层相当于浅筋膜层,其中有丰富的神经、血管、淋巴管,此层很重要,不宜祛除此层脂肪;深层较疏松,叫板层,是堆积脂肪的主要部位。减肥的部位主要是指这个部位。

针刀在脂肪组织的板层进行平面的通透剥离,可改善局部的淋巴循环,带走大分子蛋白及其他大分子的有害的或代谢的物质(局部脂肪堆积和局部的有害大分子物质有关)。毛细血管等从每一个针刀的通路(简称针路)迅速长入(每天约1um),依此把脂肪分子带走。

针刀治疗后,局部血液循环改善,温度提高,使局部的新陈代谢率提高12%左右。针刀治疗颈椎C5~7的前后结节,促使甲状腺素分泌针刀治疗颈椎C1~4的前后结节,脑膜支,面神经返支,迷走神经,改善大脑供血,改变大脑电位,使内分泌中枢功能恢复正常。

一方面通过穴位抑制患者亢进的食欲,同时也抑制患者亢进的胃肠消化吸收,从而减少能量的摄入;另一方面可以刺激患者迟钝的交感神经,使其功能活跃,增加能量消耗,促进体内脂肪分解。

版权声明: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来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

医生界

十万乡村医生汇聚地,临床经验成长之家

1
查看完整版本: 迷走神经病变与内科疾病及针刀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