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湿聚热蒸,蕴于经络,寒战热炽,骨骱烦疼,舌色灰滞,面目萎*,病名湿痹,宣痹汤主之。
经谓∶风寒湿三者合而为痹。《金匮》谓∶经热则痹。盖《金匮》诚补《内经》之不足。痹之因于寒者固多,痹之兼乎热者,亦复不少,合参二经原文,细验于临证之时,自有权衡。本论因载湿温而类及热痹,见湿温门中,原有痹证,不及备载痹证之全,学人欲求全豹,当于《内经》、《金匮》、喻氏、叶氏以及宋元诸名家,合而参之自得。大抵不越寒热两条,虚实异治。寒痹势重而治反易,热痹势缓而治反难,实者单病躯壳易治,虚者兼病脏腑夹痰饮腹满等证,则难治矣,犹之伤寒两感也。此条以舌灰目*,知其为湿中生热,寒战热炽,知其在经络;骨骱疼痛,知其为痹证。若泛用治湿之药,而不知循经入络,则罔效矣。故以防己急走经络之湿,杏仁开肺气之先,连翘清气分之湿热,赤豆清血分之湿热,滑石利窍而清热中之湿,山栀肃肺而泻湿中之热,薏苡淡渗而主挛痹,半夏辛平而主寒热,蚕砂化浊道中清气,痛甚加片子姜*、海桐皮者,所以宣络而止痛也。
宣痹汤
防己15克,杏仁15克,滑石15克,连翘9克,山栀9克,薏苡仁15克,半夏9克(醋炒),晚蚕沙9克,赤小豆皮9克。
水毫升,煮取毫升,分3次温服,日1剂。
现代临床应用:
1:痛风是长期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分为原发性、继发性痛风。原发性痛风是由于先天性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继发性痛风是由于疾病、药物等引起的尿酸生成增多引起。其主要表现为关节红、肿、热痛反复发作,关节活动不灵活。属于中医“痹证”范围,急性期临床表现为单个或多个关节红肿热痛,活动受限,多属湿热痹。慢性期以关节肿大、僵硬或畸形为主症,多属湿*、痰浊、血瘀凝聚。本方可用于湿热痹型的痛风。《江西中医药》,(5)刘华报道:用宣痹汤加减治疗痛风65例。药物组成:木防己、杏仁、赤小豆、木通、络石藤、海桐皮各15克,栀子、连翘、半夏、蚕沙、地龙各10克,薏苡仁、葛根各30克。病在上肢关节加桑枝30克;病在下肢关节加川牛膝15克;疼痛剧烈,加姜*、元胡各10克;舌淡苔白无热象者,去栀子、连翘,加制川乌、制草乌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20天为1个疗程。结果:痊愈45例,有效17例,未愈3例。总有效率为95.38%。
2:多发性神经炎也称末梢神经炎,是肢体远端的多发性神经损害,主要表现为四肢远端对称性末梢型感觉障碍,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和植物神经障碍。原因常见于感染、中*、营养缺乏及代谢障碍、感染后或变态反应、结缔组织疾病、遗传性疾病等。中医属于“痿证”、“痹证”,常见证候有湿热阻络、风湿阻络、寒湿痹阻、痰湿痹阻、气血亏虚、肝肾不足、瘀阻脉络等。宣痹汤可用于本病的湿热证。据《江西中医药》,(2)报道:以宣痹汤加减治疗多发性神经炎18例,以宣痹汤为基本方,常加药物有:姜*、乳香、没药、海桐皮。同时,用嫩桑枝克煎水,先薰后洗,每日2次。结果:18例全部治愈(疼痛消失,行步如常),治疗时间15~35天。
3:风湿热是一种与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密切关系的有反复发作倾向的全身结缔组织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关节炎、心脏炎、舞蹈病、环形红斑和皮下结节。属中医的“痹证”范畴。本方主要用于风湿痹型的风湿热。据《中医药学报》,(5)以本方治疗1例风湿热患者。患者张某,男,45岁,农民。年6月12日初诊,10天前淋雨行走,出现恶寒高热,关节游走疼痛,头痛,口渴不欲饮,小便短赤。曾以行痹治之。现恶寒头痛已除,仍发热(体温38.2℃),关节肿痛,有热感,以膝关节为甚,面色淡*,身体困重,小便量少色*,舌苔白腻,脉弦数。证属湿热流注关节、经络之湿热痹,治以清热化湿,宣痹止痛。方用宣痹汤加减:杏仁、滑石各15克,防已12克,薏苡仁、连翘、栀子、半夏各10克,通草、生甘草各6克。服上药6剂后,低热基本消失,关节肿痛略有好转,胸闷身重减轻,后以上方增损治疗近1月而愈。
4:据《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报道:用宣痹汤治疗结节性红斑1例。患者表现,双下肢出现红斑,红肿疼痛,伴有轻微的关节疼痛。查体:双下肢可见5处结节红斑,最大3厘米x3厘米,最小1.2厘米×1.3厘米。红肿压痛而明显,余无明显不适,舌红苔薄白,脉沉细。自诉发病前月余,因天气炎热而夜卧地板半余月。分析本病与感受湿邪有关,结合暑热气候,诊断为“暑湿痹”。治以清热利湿,养血通络,选用宣痹汤加减:杏仁10克,薏苡仁30克,滑石15克,连翘10克,炒栀子10克,秦艽12克,炒白术10克。服上方6剂后,症状明显减轻,9月5日复诊时,查结节明显变小,红肿疼痛消失,皮色较暗,舌脉同前。处方在上方基础上加浙贝10克,炒栀子改6克,继服4剂。各种症状进一步减轻,未再继续服药。1个月后复查,红肿热痛均消失,结节未触及,仅一处留有轻微的色素沉着,余无任何自觉症状。治疗过程中未服用任何西药。作者认为,本病的诊治过程中,首先从中医学的整体观出发,结合自然界的时令气候,认为本病系暑热下迫,地气上蒸,加之久卧湿地,湿热交结,闭阻经络,致使气血运行不畅,而发生潮红疼痛肿块。故拟以清热利湿,养血通络之法。方中杏仁开宣肺气,使气化则湿化;木防己、薏苡仁善清经络中湿热,除湿痹;晚蚕沙驱风除湿,和胃化浊,对湿热蕴结所致的发热身痛,每有良效;木瓜舒筋活络,现代研究证明其具有抗炎、抗风湿、镇痛的作用;栀子、连翘、滑石清热利湿;半夏辛温通降以行水湿;秦艽、桑枝祛风湿,通利关节,通络止痛;炒白术、茯苓健脾渗湿;当归、赤芍、生地清热凉血,活络通血;浙贝软坚散结。通览全方,以祛邪利湿通络为主,而佐以扶正,使邪去而正自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春季万物复苏
天气变暖
空气中夹杂的孢子花粉扬尘多了
细菌和病*大量的繁殖和传播
不注意就有可能诱发皮肤病
本期《养生谈》邀请到了
邱岳东医院
皮肤科主任
副主任医生
方瑾医院
皮肤科中医师
慢性荨麻疹
持续6周以上的荨麻疹
皮肤不定时地发生风团或伴有红斑、瘙痒
常反复发作,病程可持续数月或数年
治疗慢性荨麻疹
找出病因是关键
基本病因
外源性
食物及食品添加剂
食物与慢性荨麻疹关系不密切。少数慢性荨麻疹患者发病与食品添加剂有关,如防腐剂、人工色素、抗氧化剂和酵素等,包括酵母、水杨酸盐、枸橼酸、鱼白蛋白、偶氮染料、苯甲酸衍生物、亚硫酸盐等。
药物
如青霉素、磺胺类、血清制剂、各种疫苗等,肥大细胞释放剂如吗啡、可待因、阿司匹林等也可引起荨麻疹。
吸入物
花粉、动物羽毛、尘螨、甲醛等。
物理因素
如冷、热、日光照射、摩擦、压力、震动等。
内源性
精神因素
情绪波动、精神紧张、抑郁等可诱发或加重荨麻疹。
系统性疾病
合并有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肾病、慢性胆囊炎、白血病、骨髓瘤、结缔组织病等,容易发生荨麻疹。
慢性隐匿性感染
细菌、真菌、病*、寄生虫等感染。慢性荨麻疹的发生可能与口腔、咽部、扁桃体、牙齿、胆囊等的感染以及胃部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
其他因素
凝血功能的异常和维生素D3的缺乏在慢性荨麻疹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但是具体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
治疗慢性荨麻疹有优势
1.中药口服
当表现为风寒束表症状(如风团色白,遇冷或风吹加重),可以用麻*桂枝各半汤疏风散寒,调和营卫。
当表现为风热犯表症状(如风团色红,灼热剧痒,遇热加重),我们可以用消风散疏风清热止痒。
当表现为气血亏虚症状(如风团色淡,反复发作,常因劳累后加重),我们可以用当归引子益气养血,祛风止痒。
2.外治疗法
可以用清热止痒中药予以外洗,常用中药有苦参、马齿苋、白鲜皮、地肤子、蒲公英等。
其他的还有针灸疗法、放血疗法、耳穴压豆、穴位注射等等。
耳穴压豆价格实惠操作方便
用中药王不留行籽刺激耳部穴位,可以调节气血,提高人体免疫功能。
湿疹
一种慢性炎症性瘙痒性皮肤病
多形性皮疹、对称分布、有渗出倾向、自觉瘙痒
易复发,需长期治疗
疾病类型
根据病程:
急性湿疹
急性湿疹起病较快,皮损多形性,可表现为红斑、丘疹、丘疱疹、水疱,常常融合成片,搔抓后可导致糜烂、渗出、结痂,瘙痒剧烈。
亚急性湿疹
亚急性湿疹较急性期皮损红肿及渗出减轻,以丘疹、结痂、鳞屑为主,自觉瘙痒。
慢性湿疹
慢性湿疹皮肤表现为增厚、粗糙或苔藓样变,常伴抓痕、血痂、鳞屑,有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阵发性瘙痒,病程较长。西医认为湿疹发病原因复杂,是多种内外诱发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根据发病部位:
可以分为耳部湿疹、乳房湿疹、手部湿疹、外阴湿疹、阴囊湿疹和肛门湿疹等。
特殊类型湿疹:
如钱币状湿疹、汗疱疹、自体敏感性湿疹。
湿疹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与机体内因、外因、社会心理因素等都有关
1.机体内因包括免疫功能异常和系统性疾病(如内分泌疾病、营养障碍、慢性感染等)以及遗传性或获得性皮肤屏障功能障碍。
2.外因主要包括环境或食品中的过敏原、刺激原、微生物、环境温度或湿度变化、日晒等,这些均可以引发或加重湿疹。
3.社会心理因素如紧张焦虑也可诱发或加重本病。
中医疗法
1.中药口服
表现为发病急,皮损潮红灼热、丘疱疹密集,瘙痒剧烈,搔抓后渗出、糜烂严重时,辨为湿热浸淫证,可予龙胆泻肝汤清热利湿。
表现为发病较缓,皮损颜色淡红,可见斑片、丘疹、结痂、鳞屑,渗出较少,伴纳少、腹胀便溏时,辨为脾虚湿蕴证,可予除湿胃苓汤健脾除湿。
表现为皮损颜色暗红,粗糙肥厚,辨为血虚风燥证,可予当归引子养血润肤止痒。
2.外治疗法
急性湿疹
选用*柏、生地榆、马齿苋、苦参等煎汤冷湿敷,每次20分钟左右,每日1-2次。
亚急性湿疹
予三*洗剂加甘草油外搽。
慢性湿疹
予青黛膏、尿素软膏涂搽,加以中药熏洗(蛇床子、威灵仙、紫草、当归)效果更好。
如何正确缓解瘙痒
01
避免剧烈搔抓,可以轻拍皮肤
02
可以用中药进行外洗,如苦参、金银花、蒲公英、马齿苋等都具有良好的清热解*止痒作用
03
瘙痒剧烈时可以适量外用激素药膏进行控制,但必须遵医嘱使用
详情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