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朋友点击标题下方蓝色字体“中医理疗康复”
腰间盘突出的概述;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椎间盘发生退行性病变,刺激和压迫神经而引起腰痛、下肢痛、麻木、无力、间歇跛行等症状。严重者可有下肢不同程度的瘫痪和大小便功能障碍。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有腰部创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常见于老年人或是久坐的人群。
腰间盘突出的病因;
明确的病因现在还没尚不明确。但是一般认为精神压力大是首要问题,此外还与急性外伤,长期坐位劳损,椎间盘退化有关。所以,步入中老年之后,大部分人都有椎间盘突出的问题。有研究表明与基因也有一定的关系。椎间盘退化症患者身上普遍带有“碳水化合物磺基转移酶3(CHST3)”的基因差异,这种基因与椎间盘退化有关联。
腰椎间盘突出的高发人群
1.久坐人群:保持固定的位置不动时间过长,且姿势不正确。又或者是疲劳过度。
2.老年人:椎间盘老化后弹性丧失,纤维环受到破坏。
3.孕产妇:孕后期腰部负荷重,加重神经根组织的损伤。
1.腰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
导致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的主要原因是长期慢性积累性劳损。常见于30岁以上,退变的腰椎间盘纤维变性,弹性减低、变薄、变脆、髓核脱水、张力降低,在此基础上,遇有一定的外力或椎间盘压力突然增高,即可使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
2.创伤
约l/3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创伤史。常见的创伤形式有弯腰搬重物时腰部的超荷负重,在腰肌尚未充分舒张情况下的搬动或举动重物,各种形式的腰扭伤,长时间弯腰后突然直腰,臀部着地摔倒等,这些创伤均可使椎间盘在瞬间髓核受压张力超过了纤维环的应力,造成纤维破裂,髓核从破裂部突出。
3.腰椎间盘内压力突然升高
患者并无明显创伤史,只是在剧烈咳嗽、打喷嚏、大便秘结、用力屏气时引起的。还有的患者是由于受寒冷或潮湿引起。足因为寒冷或潮湿可引起小血管收缩、腰肌反射性痉挛,使椎间盘的压力增加,而致纤维环破裂。
4.椎间盘先天性发育不良
少数椎间盘先天性发育不良,为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原因之一。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
单纯的腰椎间盘突出是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只有当腰椎间盘突出到一定程度,或者合并了腰椎后关节错位,刺激或压迫到相邻的神经根或脊髓时才会出现相应症状,一般表现为劳累后腰痛,伴一侧或双侧下肢放射痛、麻木,因疼痛产生的保护性痉挛,站立时,身体倾向一侧。患者行走困难,不愿迈步。严重时,可出现神经麻痹,肌肉瘫痪。
腰椎间盘突出的疼痛特点
腰椎间盘突出是最常见的腰痛原因,轻重的特点为:白天重,晚上重,上午轻,下午重。劳累后重,休息后轻,站走坐重,卧床轻。咳嗽、大便、弯腰重,静止轻。发作的特点为:骤发,呈痉挛性剧痛,轻症可忍受,痛重如闪电状,沿臀部出现下肢放射痛,在后期常以腿痛重于腰背痛。
本病又因髓核突出的部位、大小、病程长短以及个体差异的不同而表现出多种多样的临床表现。主要临床表现有:
1.腰部疼痛
几乎所有患者患部有此症状,主要表现在下腰劳累后加重或者较长时期取同一姿势时腰痛亦加重,但休息或卧床后疼痛可减轻,若髓核大部分突出,突然压迫神经根,使根部血管同时受压而造成缺血性疼痛,则疼痛突然骤发,腰背部肌肉痉挛,疼痛呈痉挛性剧痛。
2.下肢放射痛(坐骨神经痛)
疼痛主要沿臀部,经大腿后方至小腿后方或至外踝及足趾开始为钝痛逐渐加重,少数患者可出现南下往上放射痛,先由足、小腿、外侧、大腿后外侧至臀部,多为一侧,如系中心型突出或多发性突出亦可为双侧。突出物大,病情严重者。坐骨神经痛亦严重;痛轻者,患者可忍受;痛重者,如闪电状,患者稍一活动不慎即发生。当咳嗽、喷嚏用力憋气时,腹压增高而疼痛加重,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在后期常以腿痛重于腰背痛。
3.下肢麻木及感觉异常
下肢麻木一般与下肢放射痛伴随出现。临床上有主观麻木和客观麻木之分;主观麻木是患者感觉腿及足背部发麻发术,像千万条小虫爬行一般,但用针刺检验和其他部位的皮肤完全一样;客观麻木、用针刺皮肤时,其痛觉减退与其他部位皮肤感觉不同。
4.步行困难
患者行走困难,不愿迈步,少数患者步行较久后,感觉腿部麻、胀、痛难忍,需坐下或蹲下休息,发生与椎管狭窄症一样的神经性间歇性破行。
5.肌肉瘫痪和萎缩
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严重时,可出现神经麻痹,肌肉瘫痪,表现为足下垂;症状重,病程长者,多有肌肉萎缩,尤其是小腿部肌肉萎缩更为明显,从外观上看肌肉容积变小,造成下肢肌肉萎缩。
6.马尾综合征
常见会阴部麻木、刺痛、排便及排尿无力,有时坐骨神经痛交替出现,时左时右,随后坐骨神经痛消失,表现双下肢不全瘫痪。女患者又有假性尿失禁,男性患者出现阳痿。
7.功能受限
患者除步行困难外,为了减少对神经根的压迫,再加上因疼痛产生的保护性痉挛,常保持一个特定的姿势。站立时,身体倾向一侧,患侧骨盆上升,髋膝关节微屈,足掌着地,体重主要落在一侧。下蹲动作困难,不能自己系鞋带,喜侧卧,髋膝半屈曲。从椅子上或从床上起来时,需用双手托腰缓慢起来。
8.拇趾及踝关节背伸力减弱
系患肢拇趾长、短伸肌和胫骨前肌的神经支配发生程度不等障碍所致。
腰椎间盘突出诊断标准腰椎间盘突出做哪些检查?
1.病史
有腰部创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
2.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
(3)凝血功能;
(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等);
(5)胸片、心电图;
(6)腰椎正侧位及伸屈侧位片、CT和MRI。
(7)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肺功能、超声心动图(老年人或既往有相关病史者);对于部分诊断不明确的患者,术前可能需要肌电图、诱发电位检查、椎间盘造影、小关节封闭、神经根封闭或硬膜外封闭以确诊;有相关疾病者必要时请相应科室会诊。
3.诊断
因系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管狭窄,故兼有二者的症状与体征,神经体征则取决于神经根和马尾神经受压情况。诊断主要根据详细病史、查体和常规X线平片。除椎间盘突出病史外,患椎管狭窄症者多为中老年,病史较长。多数有明显间歇性跛行,在站立、行走及腰部过伸时加重,弯腰、下蹲或卧床后缓解,疼痛消失,骑自行车可无任何不适。在椎管狭窄症患者,腰部压痛可能不明显,活动和直腿抬高多为正常,下肢感觉肌力和反射无改变或仅有轻度*变。如腰椎间盘突出显著,神经根或少数马尾神经受严重压迫,则腰部棘突旁出现压痛和放射痛,直腿抬高受限,并出现明显的神经根或马尾神经受损的体征。x线片可显示椎体后缘骨质增生、骨赘形成、后纵韧带骨化、关节突增生、退变性滑脱或峡部不连性脊椎滑脱等变化。由于个体发育的差异和多种因素的影响,椎管测量数据仅有参考价值而不是确诊依据。脊髓造影对中央椎管秧窄诊断有帮助,但可引起不良反应,且不能显示侧隐窝狭窄。高分辨率的CT图像可显示中央椎管和侧隐窝狭窄,*韧带肥厚和椎间盘突出,但有侧隐窝狭窄时神经根未必受压,必须紧密结合临床才能确诊。腰椎管狭窄大部分发生在腰4、5及腰5骶1,有的可达腰3,个别可至腰2,术中可以判断并作相应处理。
临床常见需要与腰椎间盘突出症鉴别的病例,大致可分为如下几类:
1.腰、臀及下肢软组织疾患
(1)骨盆出口综合征:骨盆出口综合征是指坐骨神经经过盆腔出口时受到刺激或压迫所产生的症状群,到80年代才被命名,其全称为坐骨神经盆腔出口狭窄综合征(ischiaticnrvplvisoutltstnostotmatoussyndrom)。以往常与“梨状肌综合征”相混淆,经研究表明,梨状肌病变只是构成本病的原因之一,而且仅占很少一部分,据统计只有10%左右。坐骨神经的盆腔出口是由骨盆后壁的多层肌肉、韧带及结缔组织所构成的一个骨纤维性管道;上起盆腔口,下至闭孔内肌下缘。坐骨神经自盆腔后壁穿过其间进入臀部。梨状肌自骶骨前缘起始,横行穿过坐骨大孔止于股骨大转子上窝,将盆腔出口分为上下两段;臀上神经及动脉从上段穿出;下段即为梨状肌下孔,由梨状肌下缘与上孖肌上缘构成的宽度只有2.7+0.6cm的三角形裂隙,坐骨神经、股外侧皮神经及臀下动脉由此穿出。此处软组织的损伤或病变以及梨状肌的变异。均可使坐骨神经受到刺激或卡压,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盆腔出口综合征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坐骨神经干刺激症状,起始于臀部的沿坐骨神经行走的放射性疼痛,并伴有其支配区的运动、感觉或反射障碍。起病可缓可急,多有创伤、劳累、着凉或受潮史。病程长时可呈间隙性起伏发作。多为单侧发病,初为臀钝痛、酸胀或沉重感,有时也可表现剧烈锐痛。疼痛向大腿后方,小腿后外侧放射,但很少达跟都及足底部,而且多无明确的根性界限。走路可使疼痛加剧,或出现间隙性跛行。检查时,在臀部坐骨神经出口部体表投影区,即坐骨结节与大粗隆连线的中、内1/3上方约2.54cm处,有叫显压痛,且向大腿后下方放射。有时可在局部扪及痛性结节或痉挛的梨状肌。在伸髋位被动内旋下肢(Fibng征)或内收、屈曲及内旋髓关节(Thil试验)均可使症状加重;坐化屈曲并拢双膝,双手挤压分开膝部可出现力弱或疼痛加重;俯卧位伸髋屈膝,医生扶足跟强力内旋髋可诱发症状重现。直腿抬高试验、屈颈试验多不典型。腰部无阳件体征。局部封闭可鉴别腰椎间盘突出症。多次局封不愈者,考虑坐骨神经松解或梨状肌切断术。
(2)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臀上皮神经来源于L1~5脊神经后支的外侧支,下行越过髂嵴进入臀部时,经过腰背筋膜在髂嵴上缘附着处形成的骨纤维管,穿出到皮下,分布于臀部及股后外侧皮肤。臀上皮神经在经过深筋膜孔处受到刺激或卡压可产生一系列症状。临床表现为腰痛及臀部疼痛,可扩散到大腿及删窝,但极少涉及小腿;在髂后上棘外上方髂嵴缘下有明显压痛点,有时可扪及条索节结或小脂肪瘤;可伴有臀肌痉挛。局部封闭可立即消除疼痛。腰部无体征,直腿抬高及加强试验阴性,可除外腰椎间盘突出症。
(3)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被误诊为腰椎问盘突出症的并不少见。第3腰椎位于腰椎中部,其横突最长,向后伸曲度大,多条腰背腹部的肌肉与筋膜附着其上,形成腰椎活动枢纽及应力中心。因此.容易受到肌肉筋膜的牵拉损伤。第3腰惟横突尖端后方紧贴着第2腰神经根的后支,当腰前屈及向对侧弯时,便易受到牵拉与磨损而致其支配区产生疼痛、麻木等症状;并可牵涉到前支引发放射性疼痛,波及髋部及大腿前侧,少数放射至会阴部。第3腰椎横突前方有腰从神经的股外侧皮神经干通过,分布到大腿外测及膝部,该处病变也可产生股外侧皮神经痛的症状。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起病可缓可急,可有创伤史。临床表现除上述症状外,榆查可发现第3腰椎横突尖端压痛明显,局部肌肉痉挛或肌紧张。在瘦长型患者多可扪及第3腰椎横突过长。局部封闭时,当针尖达到病变区,可诱发原有症状再现;局部封闭可立即解除疼痛。
(4)臀肌劳损:臀大肌是身体上最大的浅层肌肉,其覆盖筋膜菲薄,其起始部易受牵拉伤。臀大肌的支配神经来自L5~S2,疼痛可牵涉到下肢而产生类似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急性臀肌损伤可引起肌肉痉挛,但其压痛点在髂后上棘外侧,局封可立即消除症状。
(5)棘间韧带劳损:是腰痛常见原因之一,一般表现为弯腰时下腰部酸疼无力,弯腰后伸直困难及局部疼痛等。
(6)脊神经后支综合征:脊神经后支由脊神经发出长0.5~1cm,在下位椎体横突的下缘,上关节突关节的外侧向后下走行,分为内、外侧支,其间夹角约呈60°。内侧支经下位椎体的横突根部及上关节突外侧向下经骨纤维管下行3个椎体,在中线附近穿深筋膜到皮下。沿途分支到下方相隔一、二节段的小关节突、筋膜和韧带。外侧支向外下走行,分出肌支支配椎旁肌,皮支下行3个椎体穿出腰背筋膜达皮下并继续下行:L1外侧支至髂嵴下方;L2、L3外侧支经臀部到股后;L1、L5跨髂嵴经臀部到骶后。内侧支的末梢一般分布在后正中线与小关节连线之间;外侧支的末梢分布在小关节连线以外。内、外侧支之间有吻合支,同一结构的神经支配是多源性的。如L4~5小关节由L2、L3和L4脊神经后支的内侧支支配。因此,某脊神经后支主与受刺激时可引起下方远隔部位的牵涉痛,将此神经主干封闭,所有症状均消失。由于脊神经后支起始部较固定,脊柱运动时易受牵拉伤。脊椎骨折、椎间盘退变或术后等致椎体间相对位置改变,均可牵拉脊神经后支而产生症状。临床表现为急性或慢性腰痛,可伴大腿痛,但不过膝关节,无感觉、运动和反射异常;主诉痛区上方2~3节段同侧横突根部压痛。
(7)胭绳肌及腓肠肌劳损:胭绳肌及腓肠肌劳损,一般也不应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相混淆。临床医生正确理解掌握直腿抬高试验及其他神经根刺激的相关体征很重要。耐心寻找局部压痛点进行封闭,既可明确诊断,又能达到治疗目的。脊髓造影显示L2~3间隙后缘轻微压迹,无其他腰椎问盘突出症的体征。误诊原凶是对该病缺乏认识。
2.骶髂关节病变
(1)骶髂关节劳损:骶髂关节由骶骨侧面与双侧髂骨构成,虽然是滑膜关节,但关节面高低交错,及强大的韧带固定,只有少量前后与旋转活动。骶髂关节扭伤足下腰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女性妊娠后期内分泌影响可使韧带松弛而易扭伤。临床表现为持续局部疼痛,不敢负重,活动时加重,翻身困难。检查呈“4”字试验(Gansln征)阳性。治疗可行关节内封闭或臀围固定。
(2)骶髂关节结核:骶髂关节结核可为单纯滑膜结核或骨关节结核。起病缓慢,持续疼痛,局部肿胀压痛,休息减轻,活动、咳嗽加重,晚期可出现寒性脓肿。x线检查及CT可帮助确诊。
3.肿瘤及瘤样病变肿瘤及瘤样病变
被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者屡有报道,发病率仅次于盆腔出口综合征。均为慢性进行性加重的病史特征,应考虑到肿瘤的可能性。椎管内肿瘤以神经根性痛为首发症状者多达57.5%,而根性痛多由神经鞘瘤所引起,胸腰以下的根性病可表现为腰痛或腰腿痛,当单一神经根受累时可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极相似,因此临床鉴别相当困难。
4.脊髓血管畸形
误诊为腰椎问盘突出症的亦有报道,其中最常见的为硬脊膜动静脉瘘,由于血管的异常可使脊髓局部缺血变性或受压,因而影响脊髓各种机能,可导致运动、感觉、反射及括约肌控制的异常。临床可表现为肌肉无力、萎缩、行走障碍。而腰椎问盘突出以放射痛为主要症状,肌力一般变化小,行走障碍因疼痛而非无力,明显的肌肉萎缩极少,踝阵挛及足下垂内翻更不会见到。硬脊膜动静脉瘘尚有下腹或腹股沟以下痛觉的明显减退,并多数有位置觉的障碍。而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痛觉减退一般局限在足背及小腿,范围小,程度轻。腰椎间盘突出症除马尾受压者外,括约肌障碍少见。此类患者应重视神经系统的物理检查,作胸段MRI检查。选择性脊髓血管造影可明确诊断,确定病变部位及范围,对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5.脊髓型颈椎病
亦有被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者。主诉病史除症状比以前加重外,基本性质和术前相同。检查发现双下肢呈痉挛性肌张力增强,很难进行直腿抬高试验,四肢腱反射亢进,病理征阳性。经临床及MRI检查可确诊,多是未仔细全面掌握主诉特征;误将下肢痉挛而抬腿困难当成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加之盲目相信影像学发现,而缺乏全面的体格检查与辨证分析所致。
6.非骨科疾患
(1)盆腔内脏疾病:盆腔内脏疾病可影响骶前神经丛而牵涉到骶后及大腿后疼痛,亦应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相区别。盆腔疾病产生的疼痛,常为钝痛、坠痛,具体疼痛位置不明确,腰骶部及下肢检查无明显体征,盆腔检查可帮助确诊。
(2)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询问病史主要为单侧下肢间歇性跛行。检查患侧足背动脉明显弱于对侧,经超声多普勒检查证实为脉管炎后转血管外科治疗。Bonny曾报道10例动脉栓塞的患者表现为骨关节病症状。发现腹主动脉、髂总动脉栓塞引起臀部或坐骨神经痛,髂外动脉栓塞引起股前方痛,而足背动脉搏动并不一定消失。一般说来,血管性间歇性破行主要为肢体末端缺血性疼痛,需蹲下或坐下休息一段时间才能缓解,直腿抬高时可见肢端发白(Burgr’s征),足背动脉或胫后动脉减弱或消失。神经性间歇性破行主要为下肢麻木、无力或运动不由自主,具有一定的神经根性或节段性分布的特征。停止行走或稍坐即可缓解。神经性间歇性跛行可起因于椎管狭窄或盆腔出口综合征,临床采用骶管封闭或局封可获得良好的反应。
(3)单纯疱疹:单纯疱疹所引起的坐骨神经痛,在疱疹末出现前,诊断有一定的困难。详细的病史有参考价值,确诊后转皮肤科治疗。有文献报道腰腿痛的发病与疱疹病*感染有关。
总之,要与腰椎间盘突出症鉴别的疾病很多。Lwis曾列举能引起腰腿痛的因素达l58种之多,诊断时应当全面考虑。现代CT及MRI等高新技术为诊断提供了新的手段,但正确的诊断仍然取决于详细的病史。准确的体格检查及对影像学资料的全而分析。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自我疗法
不提倡患者在家自行进行治疗,因为不适当的疗法有可能会导致病情的加重。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吊单杠的锻炼,利用自身重量进行牵引,再配合卧床休息、热敷、适当的腰背肌功能锻炼、理疗等,不适症状是可以缓解的。对于症状较重的患者,医院的设备进行治疗。在日常生活中,应尽量减少弯腰动作,少拿重物。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上有保守治疗(传统针推理疗、现代神经阻滞、电脑三维牵引,经皮骨骼肌松解(银质针松解));微创治疗(微创介入(射频、等离子、三氧、胶原酶、导管松解)、微创手术(MED、椎间孔镜髓核摘除、微创钉棒系统、椎间盘切吸));传统手术(椎间盘摘除、椎间盘置换、钉棒内固定(PLIF、TLIF、DLIF)等)。中成药包括活血止痛胶囊、强骨胶囊、仙灵骨葆胶囊等,对病情较轻的患者是有效。
腰椎间盘突出如何治
于症状轻微或阵发性症状,可以通过卧床休息、腰围保护和腰背肌功能锻炼,辅以药物控制疼痛,棘突旁压痛点注射泼尼松龙加普鲁卡因进行封闭治疗。95%初次发病的患者可以得以缓解症状。症状反复发作或药物控制效果不佳,可考虑手术治疗。主要有髓核摘除术和腰椎融合术。医院就诊,对症治疗取得的效果更佳。
腰椎间盘突出的详细治疗:
(1)非手术治疗
适用于初次发作、病程较短、症状较轻,年龄较大,50~60岁以上的非体力劳动者。
①急性期完全卧床休息,一般在3周后即可见疼痛缓解。
②推拿、按摩疗法多采用坐位旋转复位法,对某些早期病人有较好疗效。但需注意,手法要轻,避免加重损伤。另外,在适当麻醉下行推拿治疗等方法,亦有一定疗效。
③骨盆牵引术:骨盆牵引使椎间隙加宽,椎间压力降低,有利于突出椎间盘复位。牵引重量一般为15~20kg,每日1~2次,每次1~2小时。
④封闭疗法棘突旁压痛点注射泼尼松龙12.5~25mg,加2%的普鲁卡因2~4ml,每周一次,3~4次为一疗程。
(2)手术治疗
椎管狭窄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者,只有手术才能治愈,特别是有马尾神经损伤或神经根损伤较重者,应尽早手术,手术处理的主要原则是同时解决腰椎问盘突出和腰椎管狭窄两个问题,才能获得满意疗效。如未处理椎间盘突出,多数效果不佳;如未解除椎管狭窄对神经根和硬膜囊的压迫,亦不能解除症状。
1.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明确。
2.经严格正规非手术治疗3个月无效。
3.尿便障碍或单根神经麻痹,需急诊手术。
标准住院日为7-15天。
注意:
1.必须符合第一诊断。
2.当患者没有具有其他疾病或是所患疾病在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
选择用药:
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号)执行。
手术日为入院第4-5天:
1.麻醉方式:全麻或硬膜外麻醉、腰麻。
2.手术方式:开窗或半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术者,原则上不使用内植物;如需要做全椎板切除,可选用内植物。
3.输血:视术中情况而定。
术后住院恢复4-11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腰椎正侧位片,血常规、尿常规。
2.术后处理: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号)执行;
(2)术后镇痛:参照《骨科常见疼痛的处理专家建议》;
(3)激素、脱水药物和神经营养药物;
(4)术后康复:支具保护下逐渐进行功能锻炼。
出院标准:
1.体温正常,常规化验指标无明显异常。
2.伤口愈合良好:引流管拔除,伤口无感染征象(或可在门诊处理的伤口情况),无皮瓣坏死。
3.术后复查内植物位置满意。
4.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饮食有节,富有营养。多食水果蔬菜及富含蛋白质食物,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1,血瘀气滞宜食行气活血之品,如橙子、佛手、刀豆、桃仁、油菜、黑大豆等。食疗方:山楂粥、红枣桂圆粥。
2,湿热痹痛 宜食清热利湿之品,如冬瓜、薏苡仁等,忌食辛辣、肥甘厚味及鱼腥发物等。食疗方:牛膝叶粥(牛膝叶、大米)、防风薏米粥等。
3,风寒湿困 宜食散寒利湿之品,如牛、羊肉、生姜、茴香、薏苡仁、山药等;忌食生冷食品;可适当饮用药酒,如木瓜酒、五加皮酒等。食疗方:乌头粥(生川乌、粳米、姜汁、蜂蜜)。
4,肝肾亏虚 宜食温肾壮阳、补肾滋阴之品,如枸杞子、山药、蘑菇、胡桃、龙眼肉、芝麻、黑豆等+忌辛辣食物,戒烟酒。食疗方:*芪炖鸡汤(*苠、母鸡)。
腰椎间盘突出严重吗?
症状严重,病史较长,反复发作的患者,压迫神经可出现神经麻痹,肌肉瘫痪,多有肌肉萎缩。向正后方突出的髓核或脱垂、游离椎间盘组织压迫马尾神经,可出现大、小便障碍,会阴和肛周感觉异常。严重者可出现大小便失控及双下肢不完全性瘫痪等症状,临床上少见。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锻炼方法
①踢腿锻炼。仰卧,患肢伸直向上踢腿,逐渐抬高,直至达到90°。②行走炼习。佩带腰围,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当感觉腰肌酸胀时休息再继续行走,保持每日行走距离有所增加,使腰肌逐渐增强。③腰背肌锻炼包括五点式支撑法、三点式支撑法及飞燕点水法。三点式支撑法为仰卧位,屈膝,双足分开同肩宽,头、足着床,抬高臀部至极限,还原。急性发作期应尽量卧床休息,最好绝对卧床3周,等疼痛缓解后再进行练习。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注意事项
急性发作期应尽量卧床休息,最好绝对卧床3周,疼痛缓解期也需注意适当休息。随时做好保暖防寒准备,以颈部、腰背部为重。康复期最好佩戴腰围,加强腰部的保护,同时起到支撑作用,避免腰部出现扭伤。尽量减少弯腰动作,少拿重物,通过腰背肌锻炼、踢腿锻炼及行走练习等动作放松腰部。避免久坐,长时间坐位时,可在腰后放置靠垫或软枕,保持正确姿势,以缓解腰部肌肉疲劳。
1.用药 遵医嘱用药,不可随意增减药量或停药。
2.饮食 饮食有节,富有营养。多食水果蔬菜及富含蛋白质食物,如瘦肉、鸡蛋等,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3.功能锻炼遵医嘱及早进行功能锻炼,恢复肢体功能;长期坚持腰背肌锻炼,如俯卧飞燕法、五点支撑等功能康复锻炼操;手术后应佩戴腰围3个月,避免做强烈弯腰或负重活动,日常活动应避免腰部过度前屈、后伸、旋转等动作,术后1年之内应避免跑、跳、长时间坐车等。
4.生活起居戒烟,保持大便通畅。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避风寒,慎起居;房事有节,控制体重;睡木板床,加垫5cm左右的床垫;纠正不良体位,养成良好习惯,如拾物时屈膝下蹲、不从仰卧位直接起床等。
5.情志保持情绪稳定,开朗乐观,及时疏导不良情绪,配合治疗。
6.定期复诊遵医嘱复诊,如出现腰腿疼痛、活动不利等异常情况,及时就医。
请动动手,分享到朋友圈,让更多的人去除病痛!!!
“冯天有新医正骨手法治疗颈腰痛及脊柱相关疾病临床应用研修班”
研修班时间和地点:
第二十二期:年11月28日-11月30日(28日全天报到)贵阳
第二十四期:年12月19日-12月21日(19日全天报到)北京
主讲专家:
刘益善:年生,冯天有亲传弟子,医院中西医结合正骨治疗科副主任医师。
备注:
参加培训后有资格报名参加空*总院实习一周,费用元(管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