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缔组织病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光荣榜年5月份神介资讯
TUhjnbcbe - 2021/4/6 19:56:00

★TOP1★

李辉

医院

标题:彩色多时相CT血管成像(ColorVizmCTA)在急性脑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和潜在价值

内容提要:

判定大血管闭塞和侧枝循环有很多种影像方法。由于CT灌注能够提供极其明显的伪彩图,显示血管病理状态,因此CT灌注尤其受到欢迎。多时相CTA(mCTA)能够起到类似的诊断和判定预后的作用,但是需要专业知识进行解读。本文介绍一种新的mCTA显示格式,该格式使用一种简单的算法将所有mCTA时相的血管信息分别编码为不同的单色图,从而将色彩的指示效果与mCTA的技术优势相结合。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设计的成像方案需要可靠地检测整个脑血管病理改变,包括动脉不同时相的血流动力学、软膜侧支代偿状态、远端动脉闭塞、血栓的范围及远端残余血流程度等特征、颈动脉假性闭塞和静脉血栓等......

(感谢李辉编译、李子付博士审校、洪波教授终审)

相关链接:

彩色多时相CT血管成像(ColorVizmCTA)在急性脑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和潜在价值

★TOP2★

李浩

医院

标题:PED治疗颈内动脉颅外段假性动脉瘤-多中心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

内容提要:

颈内动脉颅外段假性动脉瘤仅占颅外动脉瘤的0.4%-1%,却是年轻人中风的主要病因。创伤是最常见的致病原因,包括颈部创伤和颅底骨折,也可以是由自发性、感染、动脉硬化、肿瘤浸润和结缔组织病引起,或者由颈前淋巴清扫手术或放射疗治疗引起的医源性损伤。鉴于Denver分级为1和2级的颅外颈动脉夹层可经药物治疗,但是Denver分级为3级的假性动脉瘤,由于不足10%的患者可以只通过肝素治疗而治愈,可能需要治疗预防破裂出血和栓塞性卒中......

(感谢李浩段光明编译、朱悦琦副教授医师审校、*清海教授终审)

相关链接:

PED治疗颈内动脉颅外段假性动脉瘤-多中心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

★TOP3★

张文胜

医院

标题:大血管闭塞性轻型卒中患者药物治疗时的急性神经功能恶化

内容提要:

轻型缺血性卒中是指发病时NIHSS评分≤5分,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是指NIHSS评分增加≥4分。既往研究证实在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中,大血管闭塞(LVO)与患者治疗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和神经功能预后不良密切相关。研究数据表明轻型卒中患者中约1/3患者为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对于此类患者机械取栓的安全性已得到证实,但其疗效上缺乏足够的数据支持。此外,对于此类患者,哪些因素可以预测其会出现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目前尚无相关研究。为此,来自亚医院马库斯卒中和神经科学中心的YasirSaleem等人对此开展了回顾性研究,旨在探索在大血管闭塞的轻型卒中患者中,哪些因素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有关,其相关结果发表在年5月的《Stroke》上......

(感谢张文胜编译、吴培副主任医师审校、洪波教授终审)

相关链接:

大血管闭塞性轻型卒中患者药物治疗时的急性神经功能恶化

★TOP4★

张斌

医院

标题:抗凝患者取栓术后颅内出血的风险

内容提要:

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静脉溶栓(IVT)或血管内治疗(EVT)过程中最可怕的并发症。而术前OAC是否增加取栓术后sICH尚不明确。近期关于MT的RCT研究经常将术前口服抗凝药的患者排除在外。此外,大部分研究并没有鉴别治疗性抗凝和非治疗性抗凝的区别。为进一步了解服用维生素K拮抗剂(VKAs)或口服凝血因子直接抗凝剂(DOACs)的患者接受MT治疗的安全性,来自瑞士ThomasR.Meinel等人开展了这项研究,并荟萃分析了相关文献结果一起发表在年1月29日《Stroke》上......

(感谢张斌编译、易婷玉副教授审校、洪波教授终审)

相关链接:

抗凝患者取栓术后颅内出血的风险

★TOP5★

陈孝祥

医院

标题:经桡动脉入路栓塞颅内动脉瘤

内容提要:

经桡动脉(transradialaccess,TRA)行冠状动脉造影已有超过25年的历史,一些研究发现它比经股动脉(transfemoralaccess,TFA)途径更安全。因为TRA具有较低的出血风险、较短的住院时间、较短的制动时间、较低的费用和较高的患者满意度,欧洲心脏病学会推荐TRA作为冠状动脉诊断和治疗的首选方法。尽管已有几项回顾性研究证实了经桡动脉入路进行脑血管造影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但神经介入医师仍对将经桡动脉入路用于神经介入治疗感到担忧。解剖因素,操作技术及较长的学习曲线是造成这种担忧的几个主要因素。与股动脉相比,桡动脉的血管直径相对细小,导致其穿刺难度更高,且介入治疗所需的导管无法使用(如血流导向装置)......

(感谢陈孝祥编译、李聪慧教授审校、许奕教授终审)

相关链接:

经桡动脉入路栓塞颅内动脉瘤

★TOP6★

王文佳

标题: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小球囊血管成形术围手术期和长期风险的荟萃分析

内容提要:

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疾病(ICAD)是脑卒中的重要病因。而SAMMPRIS研究结果提示与积极的药物治疗相比,颅内支架置入术后围手术期风险高,影响了ICAD介入治疗的积极性。然而尽管采用了积极的药物治疗,仍有部分患者,特别是存在低血流动力学证据的患者,处于卒中高风险状态中。而单纯小球囊次全血管成形术可能是相对安全的血管内治疗方案。该研究通过文献检索方式探讨该种治疗的围手术期和长期风险,报道如下。该研究纳入文献的标准为:5例以上患者,仅行单纯小球囊(球囊直径至少比狭窄周围正常血管直径小0.5毫米或为其50%-80%)血管成形术,有明确的围手术期(30天)研究结果描述。风险事件主要包括:1)围手术期发生缺血性、出血性卒中或死亡;2)超过30天的责任血管区域卒中和致命性卒中。应用混合效应Logistic回归概况事件发生率。绘制漏斗图和应用秩相关检验检测发表偏倚......

(感谢王文佳高谋编译、张磊博士审校、洪波教授终审)

相关链接:

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小球囊血管成形术围手术期和长期风险的荟萃分析

★TOP7★

贾玉

医院

标题:CT扫描层厚对自动化ASPECTS评分临床应用的影响

内容提要:

为了临床上验证不同层厚的NCCT对e-ASPECTS软件性能的影响,以及临床应用上的差异,UlfNeuberger等人年在EuropeanRadiology上发表的最新研究结果表明,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机械取栓治疗的术前影像评估中,与厚层厚(2-10mm)的NCCT相比,薄层厚(=1mm)NCCT具有更高的临床效用价值,它与卒中严重程度、90天后临床结局具有更好的相关性。e-ASPECTS在量化急性缺血性梗死方面的临床实用性在多项研究中得到证明。本研究旨在临床验证CT扫描层厚对e-ASPECTS软件性能的影响。连续入组例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的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年6月和年1月)进行分析。使用e-ASPECTS软件处理层厚1mm和重建层厚2-10mm的横断位图像,计算e-ASPECTS评分和急性梗死体积,与临床严重程度评分(NIHSS)和临床预后结果(mRS)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通过收集入院和出院时的NIHSS评分,以及出院时和发病后90天的改良Rankin评分(mRS)来评估临床表现和预后。首次住院期间死亡的患者NIHSS评分为42分,根据NCCT在再灌注治疗后18至36小时的随访,评估颅内出血(ICH)的发生情况,并根据Heidelberg出血分类进行分类......

(感谢贾玉卢旺盛编译、朱悦琦副教授审校、洪波教授终审)

相关链接:

CT扫描层厚对自动化ASPECTS评分临床应用的影响

★TOP8★

赵明

医院

标题:标准弥散加权脑成像检测颈段颈内动脉夹层

内容提要:

颈内动脉(ICA)夹层是由自发或创伤后动脉壁血肿所导致。颈段ICA是主动脉弓上最常出现夹层的部位,在青年或中年人群的缺血性卒中事件中占比近25%,夹层通常可以在没有发生卒中或发生之前诊断出来。大约82%的患者在夹层出现后的第一周内会出现缺血并发症,因此在血管壁血肿出现后尽快诊断出ICA夹层至关重要,可以通过给予药物或血管内治疗来减少夹层发生血栓栓塞或血流动力学并发症的风险。鉴于上述夹层病变的特点,以及进展为大血管闭塞所致卒中的风险,使用非创伤性成像方法进行颅内、颅外动脉成像对于治疗计划极为重要,而且由于存在发生串联闭塞的可能,可能同时推荐使用血管内再通治疗......

(感谢赵明编译、朱悦琦副教授审校、洪波教授终审)

相关链接:

标准弥散加权脑成像检测颈段颈内动脉夹层

★TOP9★

Xiaoye

同济医院

标题:血流导向装置治疗支架辅助栓塞后复发动脉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内容提要:

据报道,血流导向装置治疗先前已植入支架的动脉瘤的效果较差,并且容易发生并发症。来自韩国首尔Severance卒中中心神经介入放射科的ByungMoonKim等人开展了此项研究,目的是评估血流导向装置在支架辅助栓塞术后复发动脉瘤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相关结果发表在年03月的《AmericanJournalofNeuroradiology》上。研究者纳入了年3月至年3月期间在支架辅助栓塞后因动脉瘤复发而再次接受血流导向装置置入治疗的患者。使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RankinScale,mRS)评分评估临床结局,在术后1、3、6和18个月时进行常规临床随访,在6个月时进行常规血管造影随访。如果6个月血管造影未显示动脉瘤完全闭塞,则计划在12个月和18-24个月时进行进一步血管造影随访。根据Raymond分级评估随访血管造影结局,其中1级指完全闭塞;2级指瘤颈残留;3级指瘤囊残留。回顾性评估临床和影像学特征以及临床和血管造影结局......

(感谢Xiaoye编译、方亦斌副教授审校、*清海教授终审)

相关链接:

血流导向装置治疗支架辅助栓塞后复发动脉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TOP10★

Xiaoye

同济医院

标题:取栓前后体温对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的影响

内容提要:

美国卒中协会建议识别和治疗缺血性卒中患者的高热来源。在缺血性卒中患者中,体温与功能预后相关。然而,在卒中的缺血内和缺血后阶段,温度与预后之间的关系可能有所不同。血管再通时代,体温对患者预后的影响还没有得到很好的研究。因此,来自奥克兰大学医学与健康科学系医学系的P.AlanBarber等人开展了此项研究,目的是确定大血管闭塞性卒中血管内血栓切除术(endovascularthrombectomy,EVT)前后的体温是否与临床预后相关,相关结果发表在年02月的《Stroke》上。研究者从其所在机构的前瞻性登记研究中识别出年3月至年6月期间连续的EVT患者。入院24小时内的温度测量被分为EVT前(术前和术中)和EVT后(从到达麻醉苏醒室至入院后24小时)测量,分别作为大血管闭塞性卒中的缺血内和缺血后阶段的替代指标。主要结局是功能独立性,定义为3个月时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RankinScale,mRS)评分为0、1或2分。次要结局包括3个月时mRS评分的顺序变化、症状性脑出血和3个月时的死亡率。使用多变量logistic或有序回归分析评估EVT前后体温测量中位数值和峰值与结局指标之间的关系......

(感谢Xiaoye编译、赵开*副教授审校、洪波教授终审)

相关链接:

取栓前后体温对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的影响

END

即日起“神经介入资讯”更名为“神介资讯”

长按识别
1
查看完整版本: 光荣榜年5月份神介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