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是基于《*帝内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
“冬病”是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易加重的虚寒性疾病,由于机体素来阳气不足,又值冬季外界气候阴盛阳衰,以致正气不能祛邪于外,或重感阴寒之邪,造成一些慢性疾病如慢性咳嗽,哮症、喘症、慢性泄泻、关节冷痛、怕冷、体虚易感等反复发作或加重。
“夏治”是指在夏季三伏时令,自然界和机体阳气最旺之时,通过温补阳气,散寒驱邪,活血通络等治疗措施,一方面能增强机体抵抗病邪能力,另一方面又有助于祛除阴寒之病邪,从而达到治疗或预防上述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的目的。
“冬病夏治”主要遵循于“春夏养阳”的规律,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也是人体阳气最旺盛之季,是内病外治、冬病夏治的最佳时机。此时进行三伏贴穴位敷贴治疗,具有温通功效的药物最易渗透入穴位经络,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处,生发人体阳气,培本固元,驱除体内寒邪,增强抵抗力,对以“寒、湿、虚”为主要病因的疾病疗效显著.
又名天灸,是一种传统中医治疗法,源自于清朝。是一种结合针灸、经络与中药学,以中药直接贴敷于穴位,经由中药对穴位产生微面积化学性、热性刺激,达到治病、防病的治疗方法。中医学观点认为,在夏季自然界阳气最旺盛的时间对人体进行药物或非药物疗法,益气温阳、散寒通络,从而达到防治冬季易发疾病的目的。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为中药穴位贴敷,药物贴敷后可使局部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药物透过表皮细胞间隙并经皮肤本身的吸收作用,使之进入人体血液循环而发挥明显的药理效应。
1.呼吸系统疾病:反复呼吸道感染、咳嗽、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慢性咽炎、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过敏性鼻炎等。
2.消化系统疾病:胃痛、腹泻、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胃肠炎、消化不良等。
3.风湿免疫系统疾病: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颈肩腰腿痛、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混合性结缔组织病。
4.妇科疾病:宫寒、痛经、月经不调、带下、月子诸病。
5.儿科疾病:慢性咳嗽、易感、过敏性鼻炎、腹泻、食积、厌食、消瘦等。
6.亚健康态:免疫低下、易感、易疲、四肢寒凉。
1.三伏贴以每伏第一日最佳,但应要避开阴雨及大风天气,易选阳光明媚,温度较高之日,每伏贴敷1次,共4次,三年1疗程。一般成人每次贴敷时间6-8小时,儿童2-4小时。
2.贴敷对象为2岁以上儿童及成人。
3.禁忌症为严重心、肝、肾、脑病患者、恶性肿瘤患者、严重糖尿病患者、接触性皮炎患者、过敏体质者、瘢痕体质者、皮肤有感染或局部有破溃者、肺炎及多种感染性疾病急性发热期患者、孕妇及2岁下幼儿。
4.贴敷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或色素沉淀,轻度瘙痒等属正常现象,若刺痒、灼热、疼痛难耐,应禁止抓挠,可及时将敷贴取下。如皮肤出现红肿、水泡等严重反应,及时皮肤科就医。
5.贴敷期间应饮食清淡,慎食辛辣、寒凉之品,少食肥甘。避免受凉,合理使用空调、风扇,贴敷当日可温水淋雨,忌冷水冲凉。保证充足睡眠,避免情绪过激
初伏贴:年7月12日--7月14日
中伏贴:年7月22日--7月24日
润中伏贴:年8月1日--8月3日
末伏贴:年8月11日--8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