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缔组织病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褥疮压疮的分期和分级以及不同部位的发
TUhjnbcbe - 2020/12/31 15:44:00

一、褥疮(压疮)如何进行临床分期和分级

根据压疮发生的病理变化,临床过程可以分为三期:第一期——红斑器;第二期——水疱期;第三期——溃疡期。也有划分为:炎症浸润期,化脓坏死期,疮腔形成期。

根据压疮范围及病变程度,可分为四度:1度,受压部位皮肤发红,或表面糜烂,有少量渗出;2度,受压部位皮肤全层破溃就,但皮下组织尚未累及;3度,皮肤破溃深达皮下组织,累及筋膜和肌肉,但深层骨组织未受累;4度,皮肤破溃深达骨组织,同时伴有骨坏死和骨感染。

二、褥疮(压疮)的红斑期临床表现及特点有哪些

身体某一部位长期受压后,局部血液供应不足,组织缺氧,小动脉反应性扩张,皮肤呈现红斑,但此期皮肤并未破溃。如果及时解除压迫,进行处理治疗,(3-7天)可以迅速恢复。若继续受压,酸性代谢产物——组胺增多,血管、神经营养发生障碍,小静脉反应性扩张,造成局部淤血,皮肤呈现青紫,细胞开始变性,组织呈现硬结,皮温增高。此时若能及时处理,短时期也可自愈。

三、褥疮(压疮)的水疱期临床表现及特点有哪些

此期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表皮水疱形成或脱落,真皮及皮下组织肿胀,绀色加深,硬结明显。若及时解除压迫,改善血运,清洁创面,仍可防止病变进一步发展。

此期有两种情况,一是有水疱;一是无水疱,表皮溃破有渗出,但溃破是极为表浅的,尚未形成溃疡。

四、褥疮(压疮)的溃疡期临床表现及特点有哪些

此期创面最初形成浅度溃疡,局限于皮肤全层坏死。创面若无感染,则呈现鲜红色肉芽组织。若及时治疗,处理得当,仍能较快愈合。若溃疡面继续受到损害或继发感染,局部会有脓性分泌物及脂肪坏死,组织将继续破坏,并向深部侵犯。

溃疡长期存在,边缘可长出瘢痕上皮,形成厚厚发亮的瘢痕组织或呈白色坚硬的结缔组织,此结缔瘢痕组织阻止了创口的收缩,而无法自愈。若溃疡仍继续或反复感染,肉芽组织会渐渐缺发血液供应,溃疡面呈苍白状,这就进入了难以治愈的慢性溃疡期,此期可持续数年。

浅表溃疡若进一步损害和感染,可破坏深层筋膜和肌肉。肌肉内部血栓形成,呈现黑色,坏死组织脱落后就会形成深度溃疡。病变再进一步发展,会侵犯滑膜、关节、骨组织,引起滑膜炎、骨感染、关节炎。此期会有较深而大的腔或窦道,会有大量渗出。压疮发展到这一地步,若不用外科手术方法,一般是难以治愈的。即使做一般的扩创手术后,愈合时期也很长。

五、什么是闭合性褥疮(压疮)

一般压疮都是从表皮溃破,逐渐向深部发展的。也有的表皮组织完好,而骨突处压迫的深部组织(所谓圆锥形区域)发生坏死,迅速形成脓腔,感觉障碍的病人在此时还不觉察,直到感染入血,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时,才发现出了问题。此时穿刺可抽出大量脓液,其内部已经形成了较大的死腔。这种情况有的医生称之为“闭合性压疮”。“闭合性压疮”发展下去也会自行向外发展而破溃,但结果造成的溃疡面和腔都是较大的,治疗难度较大。如坐骨结节部位压疮经常会发生此种情况,其特点是腔大口小,不易愈合。

六、什么是窦道,窦道和瘘管有什么区别

一端通向体外,一端通向腔体为盲状的管状通道称之为窦道。一般深度组织感染后,通向体外的腔体在破坏到修复到再破坏的过程中形成无血供的结缔组织通道,即形成了有厚壁的窦道。窦道畅通可起到引流的作用,使炎症不响深部扩散。窦道壁无血供、无组织活力,不可能愈合,但也会出现因深部感染完全控制,组织修复后无渗出而造成窦道干枯。出现窦道后要注意内部腔的大小深浅,要保持窦道畅通,使脓液渗出及时排出体外。

两端都相通的管状通道为瘘管。有时两处压疮,中间有可能存在想通的瘘管。有的坐骨结节部、骶部压疮,感染严重,累及周围器官组织,就有可能产生压疮——直肠瘘、压疮——阴道瘘。

七、褥疮(压疮)的口小腔大的创面是如何形成的

有的压疮创面很小,而内部腔深而大。造成这种状况有两个原因:一是感染灶在深部组织,由于引流不畅等原因致使深部组织一直在破坏,随着深部组织液化坏死,而形成口小腔大创面;二是换药不当所致,换药时创面未充分填塞纱布,表面皮肤在生长,而深底部组织却没有愈合修复,结果造成口小腔大。对于口小腔大的压疮创面,若不经外科处理是难以愈合的。

八、脊髓损伤截瘫患者如何判断褥疮(压疮)的严重程度和预后

凡溃疡创面表浅,较小,肉芽组织新鲜,一般愈合希望大。而溃疡边缘出现瘢痕组织,形成窦道、瘘管,深部有较大的空腔,或溃疡面积极大,都是较严重的压疮,愈合较难。从分泌物看,也可判断压疮的严重程度。白色浓厚的脓液是感染表现,愈合希望较大;渗出多而又稀薄,颜色呈粉红色是深部组织坏死或有骨感染的表现,愈合较难。压疮仅有局部创面,无全身症状,一般愈合希望较大。压疮病人经常有低热,说明有慢性感染。若经常有高热或低热,创面周围皮肤发红,或肿胀,或有黑色素沉着,验血有白细胞增高和血沉加快现象,全身疲乏无力,有这些症状说明已有深部组织或骨感染等并发症,病情较为严重。

九、不同的脊髓损伤病人患褥疮(压疮)有什么不同特点

长期卧床的老人患压疮,主要是不能自主移动和翻身所致。压疮防止主要是加强护理,定期翻身,选用合适的防压床垫。昏迷的病人完全无自主意识,全靠护理的好坏,应配备必要的先进防护设施。正常的骨折病人也有发生压疮的,主要是局部处理不当所致,如石膏太紧、太高压迫皮肤,或是睡石膏床太久而人又瘦弱者,这类病人要针对问题逐一解决。脊髓损伤病人患压疮主要是因为感觉障碍所致,因为病人思维正常,往往上肢功能均正常,所以对他们在加强护理的同时,要多与他们讲解发病原因,教育他们懂得预防知识,要求他们自己主动预防。

十、脊髓损伤截瘫患者的枕部、背部褥疮(压疮)发病有什么特点

枕部压疮发生率较低,常见于颈髓损伤卧石膏床者,其他昏迷病人及心脑手术后的病人也有一定发生率。由于枕部仅有头皮覆盖,一旦形成压疮易波及枕骨,严重者可引起枕骨骨髓炎并会引起脑感染,因而一旦发生,要特别重视,积极治疗。

背部压疮主要是肩胛部和脊柱部位易发压疮,多见于长期卧床的瘦弱病人,尤其是有脊柱后凸畸形者,一般发生率不高,也较容易治愈。

十一、脊髓损伤截瘫患者的骶部发生褥疮(压疮)有什么特点

骶部是压疮的好发部位,具有易发难治的特点。由于骶骨表面仅由皮肤覆盖,缺乏肌肉组织,一旦发生压疮,常常深达骶骨,造成骶骨外露。骶部临近肛门,创面容易受到病人的尿便失禁污染,因而具有易发难治的特点。小的骶部压疮有时经换药可以治愈,但愈合的局部易形成瘢痕组织,以后稍不注意,在持续受压或受到摩擦后又会破溃,如此反复发生,压疮会越来越大。有的是骶部发生压疮后仍继续受压,结果也使创面越来越大、越来越深,最大的创面可比碗口还大。骶部大面积压疮,靠换药很难治愈,宜选用手术修复方法治疗,效果较好。

十二、脊髓损伤截瘫患者的坐骨结节部的褥疮(压疮)发病有什么特点

人在坐位时的负重功能主要由坐骨结节承担。该处皮肤厚,皮下组织致密、耐磨;坐骨结节有滑液囊,可减少组织摩擦,有利于臀大肌在坐骨结节上滑动。但当病人长期处于坐位时,尤其是低位截瘫病人,长时期坐轮椅而未采取防压措施时,极易发生坐骨结节压疮。坐骨结节部压疮一旦发生,常波及坐骨结节滑液囊,引起滑液囊感染,往往会形成较深的脓腔。由于口小底大,引流不畅,感染反复发作,形成管壁很厚的窦道,使压疮经久不愈。严重者可波及坐骨结节,导致坐骨结节骨髓炎,使一般治疗很难奏效。许多坐骨结节部压疮发作,往往是深部组织先坏死,感染后形成脓腔再向外溃破的,即为“闭合性压疮”。坐骨结节处压疮一般具有创面口小腔深、有窦道、有深部感染、易并发坐骨结节骨髓炎等特点。发生坐骨结节压疮后,要立即卧床,禁止坐位。小的创面经清创后换药治疗,治疗时要探清窦道和内腔深度及范围,并摄片检查坐骨是否破坏。若窦道深、内腔大或坐骨遭受破坏,则需用外科手术方法,切除窦道、坏死组织、瘢痕组织及反复感染增厚的滑液囊壁及病骨,然后用邻近的健康肌皮瓣、肌瓣或皮下组织瓣填塞死腔,闭合创面。手术时还应将坐骨结节突出处略为削平,使今后对皮肤压力面扩大,坐骨结节下面软组织承受的压力平均,而压力相对减小,有利于避免日后压疮的复发。

十三、脊髓损伤截瘫患者股骨大转子部位的褥疮(压疮)发病有什么特点

股骨大转子是压疮的另一好发部位。病人侧卧时,大转子部位受的压力最大,因而易发压疮。大转子处有一滑液囊,作用是髋关节活动时,避免大转子与周围组织的摩擦。一旦大转子部发生压疮,很容易侵犯整个滑液囊,其潜在的压疮创面远大于皮肤创面,因而大转子部压疮很难治愈。及时进行手术缝合或皮瓣转移法修补,因为术后翻身时下肢转动,使大转子与转移皮瓣间形成剪切力,皮瓣在大转子上可来回移动,也不利于组织愈合。因此,此类病人必须特别加强术后的护理。另外,大转子部压疮久治不愈,反复感染还会并发髋关节感染,这又给治疗增加了难度。

十四、脊髓损伤截瘫患者的膝、踝、足部的褥疮(压疮)发病有什么特点

膝、踝部压疮发生率均较低,一般多见石膏或夹板固定不当所致。踝部溃疡发生后很容易造成踝部股外露,这就需要手术修复。足部压疮多见于有感觉障碍的不全瘫病人。病人虽可以行走,但足部没有感觉,失去自我保护功能,足跟等负重处就易发生压迫性溃疡。如果继续行走压迫,溃疡扩大加深,反复感染又会并发跟骨骨髓炎,使溃疡难以治愈,这就需要手术修复。同时存在足部畸形者,足底部负重不均,某处承重特别强,更易发生压疮。如先天性脊膜膨出的不全瘫病人,呈马蹄内翻足,足部丧失感觉功能,足底外侧部就极易磨破溃疡。

十五、脊髓损伤截瘫患者的肘部褥疮(压疮)的发病特点是什么

肘部压疮发生率较低,可见于昏迷病人、上肢完全瘫痪的高位截瘫病人及上肢石膏固定不当压迫致压疮者。肘部压疮主要发生于肘后尺骨鹰嘴部。肘软组织少,发生压疮后治疗不当易发生骨外露。

十六、不同节段、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患者发生褥疮(压疮)各有什么不同

一般来说脊髓损伤平面越高、损伤程度越严重的病人,就越容易发生压疮。如颈段完全性脊髓损伤病人,四肢不能运动,终日卧床,受压部位多、受压时间长,就容易发生压疮。医院和家庭对这些病人的护理得到加强,护理设施得到改进,如使用程控床垫、水床、海绵床垫、自动翻身床等,加上定时翻身,结果使这些病人压疮发生率显著降低。临床上发现一些腰骶水平截瘫病人和不全瘫病人反而容易发生压疮。这是为什么?因为这些病人自己可以不同程度的运动,或能坐轮椅,或能行走,受到破坏损害的机会也就多了。加上他们都存在感觉障碍,失去自我保护作用,所以就容易发生压疮。如第十二胸椎至第一腰椎处损伤的青年,床上运动和上下轮椅十分频繁,臀部经常接触椅、凳等硬物,髋关节随意伸屈转动,结果过度的活动使坐骨结节下组织压迫受损、坏死发生压疮,且并发髋关节感染和髋关节病理性脱位,治愈后因又容易反复发作,最终截去了下肢。这种易发压疮的机制是:过度运动和缺乏感觉自我保护导致破坏损害再导致压疮以及反复发生。

对于这些病人要加强预防教育,加强护理,限制过度的运动(活动),配用保护性的辅助器具,如防压坐垫、矫形鞋垫等。

截瘫患者家庭康复普及宣传知识

看完记得

1
查看完整版本: 褥疮压疮的分期和分级以及不同部位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