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巧敏
来源=《西南大学学报》
学界对清末禁烟运动研究颇多,但这些研究似乎存在一种思维定式,即把烟与鸦片对等。其实不然,清末禁烟不仅包括鸦片,还包括纸烟。目前,学界对清末禁吸纸烟运动多顺带提及,少见专文。因此,本文试图通过考察清末禁吸纸烟运动,以期能够推进清末禁烟运动的研究。
吸食纸烟风气弥漫全国
国人何时养成吸纸烟的习惯迄今尚无定论。中国近代烟草大王、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创办人之一的简玉阶说:“约在年(清光绪十六年)间,美商老晋隆洋行开始贩运纸烟来我国销售。后来美国烟草公司先后在港、沪办过一些小厂,就地卷制,国人吸用纸烟的习惯渐渐养成。”但在通商口岸地区,由于与洋人接触较早,得风气之先,可能养成吸纸烟的习惯更早。据年出版的《津门杂记》记载:紫竹林通商埠头,粤人处此者颇多。原广东通商最早,得洋气在先,类多效泰西所为,尝以纸卷烟叶,衔于口吸食之;又如衣兜下每作布兜,装置零物,取其便也。今则津人习染,衣襟无不作兜,凡成衣店、估衣铺所制新衣,亦莫不然。更有洋人之侍童、马夫辈,率多短衫窄袴,头戴小草帽,口衔烟卷;时辰表练,特挂胸前,唯恐不肖。纸烟披有西化、文明的外衣,契合了中国近代,尤其是庚子事变之后国人崇洋媚外、学习西方的社会风气,致使国人纷纷选择吸纸烟以示文明开化。如北京:“庚子巨创以后,都人心理由轻洋、仇洋一变而为学洋、媚洋。妇女出门,必衔一香烟以为时髦美观。”天津:“庚子先,天津吸纸烟者,稀于威凤祥麟,而抽旱烟者则触目皆是。妇女所吸之烟,不外锭子、杂拌二种;男子瘾大者,则吸关东烟叶;斯文人物,则吸兰花。”山东:“近来山东富贵少年,其衣袖窄三寸许,腰窄数寸许,屈伸不能自由……烟卷在口,洋镜庶(遮)目,宛然一派维新气象。”
随着吸食纸烟人数的增加,国内纸烟需求加大,因此从国外输入中国的纸烟数逐年增加。“上海、横滨两烟行,各向美月定七兆五亿枝,且本年三月间,另买次烟十五兆枝,行销中国内地。夫以五年之间由二兆枝增至一百廿五倍,再阅五年,其数尚可偻指乎?即以本年计,各烟接长于地,已有英程一万里,若对穿地球而过两端,尚各溢英程一千里。”据海关统计,年中国进口纸烟余万两,仅过两年时间,即年,中国进口纸烟即达余万两之多。为了进一步节省运输费用,降低成本,洋商在华设厂,就地卷制产销。年,老晋隆洋行投资一万两白银,在天津开设了一家小规模的纸烟厂。该厂雇佣工人50名,烟叶及包装纸都由美国运来,其仿制的美国卷烟在中国十分畅销,不久资本就增至一万二千两白银。继老晋隆洋行之后,美商茂生洋行于年也在上海设厂,一时外资烟厂纷纷建立。英美烟草公司以独资、合资的形式在华设厂制烟,其制造的“大前门”、“白锡包”、“红锡包”、“三炮台”、“大英”、“哈德门”、“老刀”、“老巴夺”等牌号纸烟占据中国烟草三分之二以上的市场。外来纸烟在中国的大肆蔓延,引起社会有识之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