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缔组织病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医聊肿瘤患者的皮肤病,最需要规范治疗
TUhjnbcbe - 2025/3/21 14:57:00
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www.znlvye.com/
「本文来源:上海发布」医聊第期读懂身体,收获健康随着科技进步,很多早发现、早治疗的肿瘤逐渐成为了可以控制的慢性病,规范治疗之后的生存率越来越高。在种种对付肿瘤的手段中,靶向药物和免疫治疗功劳卓绝,特别擅长“定点拔除”肿瘤细胞,呵护生命。靶向药物、免疫治疗和传统放化疗相比,针对性更强、治疗效果更好,副作用要小,患者获益更多。但靶向药物、免疫治疗也有不良反应,其中皮肤不良反应较为常见,有时候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会大于肿瘤带来的痛苦。所以此类患者会面临一个尴尬的境地:停止靶向药物和免疫治疗会面临肿瘤的死亡考验;不停止的话,就要受到皮肤病发作又痒又疼甚至溃烂的反复问候。一方面,我们需要规范的治疗肿瘤,尊重生命权;同时也需要去正视这些虽然不致命,却因为肿瘤治疗而带来的皮肤病对于身体健康的危害,提高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期科普嘉宾杨骥主任医师、博导,医院皮肤科主任,肿瘤靶向药相关皮肤病专病门诊负责人。徐欣植医院皮肤科医师,肿瘤靶向药相关皮肤病专病门诊主治医师。肿瘤患者容易出现的两种皮肤问题01第一种是肿瘤疾病本身带来的:(比如乳腺癌和血液系统肿瘤等可出现斑丘疹/结节/溃疡等)也有一些伴随肿瘤的皮肤病,如皮肌炎、天疱疮和红皮病等。与肿瘤疾病本身有关的皮肤病可通过活检和病理/实验室检测诊断。02第二种是肿瘤治疗带来的:包括靶向药物和免疫治疗等。一般于用药后第1~2周出现症状,在3-5周达到高峰,在停止用药后4周内逐渐消退。不过,肿瘤治疗而引起的皮肤病一般都是可以预见的,疾病的发生发展/临床表现/症状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及代表性,是可以进行规范化治疗的。引起皮肤不良反应的常见肿瘤药物↑常见肿瘤靶向药物带来的皮肤病1、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靶向药物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是帮助细胞增殖和存活的关键。抑制EGFR的靶向药物,可以达到抑制癌细胞增殖的目的。这类药物包括: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吉非替尼/厄洛替尼/拉帕替尼等)和大分子单克隆抗体。(西妥昔单抗/帕尼单抗/帕妥珠单抗等)。但是因为EGFR广泛存在于角质形成细胞、毛囊和皮脂腺中,所以一旦被抑制了,皮肤正常的新陈代谢也被抑制了,会导致毛囊和皮脂腺的无菌性炎症。最容易引起的临床表现是:毛囊炎样皮疹(丘疹脓疱型)、甲沟炎/甲周肉芽肿/脱发和皮肤干燥等。1.毛囊炎样皮疹(丘疹脓疱型)好发于皮脂腺丰富部位如头面部和胸背部,表现为无菌性丘疹及脓疱。初始的脓疱是无菌的,但后期可部分继发感染。患者常伴明显瘙痒。轻症可局部外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皮疹泛发可口服四环素类抗生素,也可局部物理治疗如光疗。如有水疱、糜烂渗液结痂明显,可局部抗生素溶液湿敷。皮疹瘙痒严重可口服抗组胺药物。2.甲沟炎一般所有指甲都可累及,表现为甲周的红肿/渗液/渗血,可伴化脓性肉芽肿改变,并可继发感染。皮疹疼痛明显。轻者可以局部外用碘伏/抗生素软膏,重者可以配合口服四环素类抗生素。3.皮肤干燥症及瘙痒症严重时可有指端干燥和皲裂。皮肤干燥需要使用足量的润肤剂,减少清洗频率,少用碱性清洁剂;瘙痒明显可:局部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口服抗组胺药物。2、针对血管生成的靶向药物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家族包括:血小板生长因子(PD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的职责:保护血管的生长/给细胞提供营养。而VEGFR和PDGFR两种抑制剂可以抑制参与肿瘤生长和血管生成的一些物质。(如舒尼替尼/阿昔替尼/索拉非尼/凡德他尼/瑞戈非尼等)这类药物可引起许多皮肤反应,其中最常见的是:手足皮肤反应/多形红斑/皮肤溃疡等。免疫治疗药物使用产生的皮肤病PD-1和PD-L1抑制剂属于免疫治疗,即通过调动患者自身免疫细胞来抵御、杀死肿瘤细胞。其通过阻断PD-1与PD-L1的结合,增强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识别与杀伤来实现抗肿瘤作用。但是PD-1/PD-L1抑制剂在增强T细胞抗肿瘤效应的同时,也会增强对自身组织的免疫反应,产生相关的副作用,称为“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可累及多个器官及系统。其中,皮肤不良反应较为常见,约40%的患者可出现皮肤不良反应,或原有的皮肤病加重。新出现的皮肤病:大多数的免疫相关皮肤不良反应被定义为“非特异性皮疹”,也就是说其表现各种各样且多为轻度。(例如斑丘疹样皮疹/血管瘤/白癜风/苔藓样皮疹/银屑病/大疱性皮肤病等)少见的也会有重症药疹。(如Steven-Johnson综合征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等)除了多样化的皮疹,抑制剂还能诱发结缔组织病。(如红斑狼疮、皮肌炎等)由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增强了自身免疫反应,如果本来就患有免疫相关皮肤病,则可能会加重症状。(例如湿疹加重、寻常型银屑病向脓疱型、红皮病型转化等)肿瘤治疗带来的皮肤病治疗肿瘤治疗引起的皮肤病和一般皮肤病在表现上可能有相似之处,但成因不同,因此在治疗上也有所异同。比如靶向药物引起的毛囊炎,不仅需要外用抗生素,也需要局部运用糖皮质激素来抑制,而常规的毛囊炎一般仅需外用抗生素,不会外用糖皮质激素。比如手足皮肤反应,有固定的好发部位,疼痛明显,如不仔细询问是否有肿瘤靶向药用药史,很难做出正确的诊断和合理的治疗。比如免疫治疗引起的皮肌炎,不仅有皮肤肌肉的损伤,还可能有心/肺和造血系统的损伤,因此需要系统全面的评估。如有多系统多器官损伤,这些不良反应也会致命,因此需要及时停用免疫治疗,并采取积极规范的治疗。一般来说,不建议轻易停用肿瘤治疗药物。但当出现较重的皮肤不良反应时需考虑暂停肿瘤治疗。如:重症多形红斑/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大疱性皮肤病/皮肌炎以及常规治疗无效或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我们应多加
1
查看完整版本: 医聊肿瘤患者的皮肤病,最需要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