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缔组织病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丹青陇上秀岐黄天下知裴慎裴正学父子
TUhjnbcbe - 2024/5/5 16:15:00

大医圣手妙笔丹青

在甘肃,提起“裴门父子”几乎无人不知。裴慎和裴正学父子俩,是陇上闻名的大医家、大学者、诗词大家和书画艺术家。他们都是嗜医如命的人,也都是工于丹青和诗词的大家。裴慎先生是一个精神纯粹、品位高雅的大先生,虽然一生坎坷,但始终未改青云之志,行医、作诗、著书、立说、绘画、书法无一样不精通,在甘肃医界和书画界久负盛名。得其真传,裴正学的医术、技术精湛非凡,学术、艺术炉火纯青,他的目光笃定而明澈仿佛春天的河水,他的神情自然而温润犹如家乡的老树,正如他诗中所吟:“碧海钩沉桑榆晚,白头索兴世途艰。斗转星移天定命,夜阑挥笔走墨田。”

被誉为“陇上板桥”的裴慎,是甘肃最早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人之一。年出生于甘肃天水武山县洛门乡裴家庄。裴家是这个庄子上的大户人家,非常重视后代教育。

裴慎之父亲裴绍俭为当地著名医家,一边悬壶济世,一边兴办教育。在父亲影响下,裴慎于三十年代从甘肃省立第一中学(即兰州第一中学)毕业后,以“不为良相,必为良医”为志,弃文学医,下江南学习医学,回乡后创建了蓼川小学。年创建洛门大众诊疗所和中医药研究组,并于年将原洛门诊所有私有财产全部捐献给了国家。年,四十岁的裴慎被错化为右派,蒙冤入狱四年。狱中用废旧报纸写成《本草骈比》《金匮新释》等三十六万字的著作。年到天水机床厂医务所工作。期间,发表医学论文20多篇,其中《麻诊的辩证论治》《天冬合剂治百日咳例》广为流传。文革时期被冠以“反动学术权威”关进牛棚长达六年,在极其恶劣条件下又写出了《裴慎医案选》《伤寒方证识》等四十多万字的文稿。医院中医科主任、名誉院长。完成了百万字的《本草三言》《现代医案选》等医学专著。主要著作有《裴慎诗文集》《风雨集》《本草骈比》《伤寒论新编》等。

裴正学是裴慎次子,年毕业于西安医科大学医疗系。长期任甘肃中医药辅导学院院长和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以及《中西医结合研究》杂志总编等。裴正学是我国著名中西医结合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名誉会长、国家级中医师带徒导师、甘肃省首批名老中医、医院首席专家、医院首席专家、医院名誉院长、《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顾问、《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编委、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生导师、甘肃中医药大学博士、硕士生导师、甘肃省文史馆馆员。裴正学著作等身,出版有《中西医结合实用内科学》《血证论评释》《新编中医温病学》《中医方剂学新编》《乙型肝炎的诊断与治疗》《裴正学医学经验集》《裴正学医案医话集》《裴正学医学笔记》等36部医学论著,有80余篇医学论文发表。曾获世界大奖1项、国家级大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多项。于年及年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成就奖,年当选“中国好人”暨“兰州好人”、甘肃省道德模范敬业爱岗模范及甘肃省十大陇人骄子,荣获各类殊荣20余项。编著的《血证论评释》在日本发行后,影响很大,年5月日本静岗医科大学校长田荣一教授专程来兰州请教书中的有关问题,拟定的治疗白血病专方年在全国血液病会上定名为“兰州方”,疗效显著,十医院广泛使用。尤其精于临床,在肿瘤、血液病、结缔组织病、肝病、心血管病、胃肠病等方面取得开创性成果,在西北地区乃至全国享有很高的声誉,弟子遍布国内外。上世纪90年代初,受卫生部部长委托,裴正学牵头组织西北地区21位中西医结合专家,撰写了我国第一部中西医结合内科巨著《中西医结合内科学》,该书出版后,荣获第三届世界传统医学大会突出贡献国际金奖,他本人还因此荣获“世界百名民族医药之星”的殊荣。作为该书主编,裴正学于年4月,应邀赴美国拉斯维加斯领奖,并在美国多个城市讲学。他创办甘肃省中西医结合进修学院并任院长;创办《中西医结合研究》杂志并任主编。

“三世岐黄不足奇,学医自应当良医。甘为孺子牵来去,莫步骄兵伏败机。”这是裴正学的父亲裴慎勉励儿女们的警句。子承父业的裴正学有浓郁的文学情怀和艺术格调,文学造诣深厚,诗词功底和书法功力亦备受推崇,著《裴正学小说散文集》《裴正学诗文集》《裴正学书法集》《医学入门行草帖》等出版。

“陇上板桥”丹青诗韵

裴慎先生在从事医学之余,伏案创作了大量诗书画作,许多都是行家称道的精品,一生留下画作余幅,诗作余首,散文余篇。他有诗云:“以逸待劳喜气盈,不求露面不求名。诊余寄兴诗书画,益寿延年避俗争。”

裴慎先生24岁在江南拜刘海粟先生学画,专攻花鸟,以画竹兰牵牛闻名遐迩。他的画不同于一般的文人画。医者仁心体现在丹青笔墨中,不仅仅是悲天悯人的情怀,更是常常溢出一种富有灵性的效应。尽管也是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形、经营位置,但由于他是中医大家,画画写字都自成一体。我把他的画作称之为“凝含草药苦香味儿的花鸟画”,构成了中医画家的国画创作巅峰。他的画作有笔有墨,技艺高超,以自然为师,但又不拘泥于写生或临摹,主动跳出具象特征,从写实到写意、从写象到写心,达到以心为象、以心驰骋,心与物游、凝笃精神,物我两忘、自由无羁的忘我精神状态。他的画作没有一点戾气和燥气,观画使人百虑顿消。他作画时心平气和,静心滤照,风霜高洁。

在裴慎先生的画中,你看不到工匠般精雕细刻的线条,而是随心所欲表达内心的动与静,笔墨收放自如但朴实无华,如同望闻切问一般将花草虫鸟的状态把握得非常平静,许多画作看似简单几笔却透露着对生的关切、对美的热爱。他将自己情真意切的文学情感和美学思维融入了笔情墨意之中。

中医这个职业与书画艺术一个医身一个医心,并非风马牛不相及。裴慎先生一生行医,但朋友中不乏诗书画大家,比如书画上他与著名书画家应中逸、何晓峰、王天一、阮文辉、黎凡、赵正、陈伯希等人亦师亦友,诗词上他与同是天水人的著名诗词研究家霍松林先生经常字斟句酌在他身上既有医者的严谨细腻和专注理性,也有精气神兼备、诗书画同源的唐宋风骨。所以,他的画作虽然是传统技法,但表现和表达的却是淋漓尽致的生命意象,饱含淡雅的情思和芬芳的礼赞,充满了对人间美好情愫的眷眷念念。与其说绘画是他的业余爱好,不如说是他对生命和生存的一种态度,是他对生活的非医非文的一种美学观照。日常写药单,非常画乾坤——这可以解释饱经沧桑的他为什么看清生活的真相后仍然无怨无悔地给生活以真诚的微笑,这也是他面对挫折、困境甚至牢狱之灾的的另一种抵抗方式。当他拿起画笔时,脑海中的岐黄之术瞬间变幻成了笔墨之光,光影释放的是慰藉和洗礼,是挥毫泼墨用书画保存时间的那种而涓涓细流的内心向往。

据统计,在裴慎先生留存后世的大约幅画作中,最爱画的首推竹子和荷花,其次是牵牛花和兰草,葡萄和菊花也是他比较爱画的题材。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包括《翠鸟鸣香图》《兰香四射》《叶大花香图》《风竹婆娑石定坚》《牵牛攀竹竹伴石》《鸟语花香好风光》等,都是出类拔萃的精逸妙品。这些作品中尤以墨竹最为精致、精彩,故有“陇上板桥”之谓。他创作的题竹诗也最丰富,其中一首这样写道:“牡丹不画画丛篁,此物虚心力更强。战罢西风浴罢雨,清光一面向朝阳。”裴慎先生的一生只有72年,经历了数不尽的国事家事天下事,领略了各种各样的不幸、不平、不公,但他依然仁心不凋、心香如故,用医术慰籍百姓,用书画抚平伤口,用诗词浇灭苦痛。他笔墨中的“不向西风漫折腰”的竹子和“傲骨天生不染埃”的菊花,都是他内心的自我写照,仿佛就是“好诗多创艰难中”的心路历程,寄托着他不屈不挠的爱恨情仇。

记得清朝时兰州有一个“淡饭充饥肠,读书务农圃”的著名画家叫唐琏,也是既懂丹青又兼工医学,他一边行医卖药,一边画出了超凡脱俗的绝世之作,代表作有《秋山萧寺图》《古木寒鸦图》《诗龛图》等,他主张绘画要“骨格清奇,笔意生动”。裴慎先生的画作灵心四映,精气弥漫,这一点很有点唐琏的味道,个性十足的笔墨特征“药香馥郁”,竹、荷、兰、菊、牵牛、丝瓜、芭蕉随意挥洒,生机盎漾,情趣横溢,无不“气动血和”,顾盼神飞。作品所传递出的心灵的高贵是一种真正的优雅,表达出对美与真、善与爱、疼与痛的深刻理解和精神感应。故刘海粟先生这样评价说:“先生之诗乃传神之作,画亦具丹青高手之雅。”

千里医山万卷书韵

“笔起长虹一世功,飞横走顺见精神。孤灯一管心尤静,洒洒扬扬天到明。”作为裴氏家族中的嫡传、继承裴慎先生衣钵的集大成者,裴正学先生无疑是声名最为显赫的一位。他的医学成就和文学成就、书法成就在当代甘肃独树一帜。

中西合璧、创立“裴派”的裴正学是曾经在九十年代提出“西医诊断、中医辨证、中药为主、西药为辅”十六字诀的杏坛圣手,他自幼在父亲裴慎的耳濡目染中学习医学的同时,钻研诗书画和其他文学创作,尤以诗词、书法跻身诗坛书坛。《裴正学诗词选》和《裴正学书法》两部作品集珠联璧合,诗书一体,书法作品既写古今大家的作品,也写他自己的诗词,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对裴正学先生书法感受最直接的应该是他的女儿:“林语堂曾形容苏东坡,千门万户都是开的。我心目中的父亲就是这样一个人,博古知今,思维灵敏,多才多艺。他在书法和诗词上的造诣都非常高。我常常在书房看父亲写毛笔字,时间长了,也学会了欣赏书法,父亲的书法具有从容不迫、清秀典雅,流畅自如的风格,很有灵性和神韵。”(裴新凤)裴正学先生书法作品,每一个字都非常鲜活,仿佛刚刚跃然纸上,饱含淡雅素朴的情感和凝聚笔端的沉着淡定。他汲取古典书法的意境华滋之美和气象峥嵘之美,追求笔情墨意之审美取向,将柔情似水和激情脉动贯通书法整体结构。

历史上总是强调“学术有专攻”,著名的中医大师同时又是书法家、画家和诗词家的少之又少。裴正学跟随父亲裴慎的足迹,很巧妙地将理性和抒情、严谨和浪漫、医学与心学结合起来,将悬壶济世与诗情画意、医者仁心与敬畏自然结合起来,所以他的书法才具有深厚的文化基因和医家风范,真正融入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儒家精神。裴正学最推崇并千百遍反复研读反复临帖的经典书法是苏东坡手书的《寒食帖》:“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历史上的苏东坡是懂医学的,也是具有悲天悯人精神的诗词大家、书法大家。他特别佩服东坡先生将凄凄惨惨戚戚的文字写得无限自如坦荡,字里行间荡漾着一种虽九死一生而自强不息的精神力量。

裴正学先生的书法笔法娴熟、点画参差、结字奇特、布局空灵,具有形神兼备的艺术魅力。他吸收了古典行书的精华,借鉴了甘肃历史上影响深远的书法家张芝、梁鹄、索靖、王了望、朱克敏和魏振皆的书法精髓,从而使其作品既具有现代意蕴也闪烁古典内涵。作为一位驰名甘肃省内外的大医,以医学家身份出现在当代甘肃书法史上的人极为稀少。特别是将自己创作的诗词的文学性与书法的艺术性完美结合,并达到令人赞叹的厚度与高度的屈指可数。他的书法表面看不是天马行空的狂放,更不是空穴来风的莽撞,而是用文字的大小、穿插、错落关系展现出和谐共生的力律美、韵律美,稳健中含有迅疾之力,温文而雅又不失激情洋溢。

在长期的行医坐诊和医学研究之余,裴正学先生将写作的爱好与书法的爱好合二为一,早年没有电脑,他都是毛笔写字,很多人都把他用毛笔书写的药单视为墨宝,处方字与书法体备受珍视。他的作品不是为写书法而写书法,大量的书法作品也都是书写自己创作的诗词,书法中寄托了自己的精神世界、文化理念、乡土情怀和高尚气概。

冯友兰先生说:“书法评论的标准,不在于用笔、用墨、布局等技术问题,而在于气韵的雅俗。如果气韵雅,虽然技术方面还有些问题,那是可以救药的。如果气韵俗,即使在技术方面没有问题,也不是好书法,而且这些弊病是不可救药的。”与“中医裴派”异曲同工的是“裴氏书法”,他的行书带有草韵,柔中带刚,节奏十分紧凑,韵律、动感俱佳,字体以碑入帖,笔法轻松,腕法柔和,形态自然清新,既恬静冲和又沉着老辣,行云流水,跌宕起伏,锋藏神收,结字圆熟,章法精致。他写到酣畅时,这样写道:“笔挥墨泼情如飞,豪气翩翩入户来。窗外青山勿笑我,时光不再几来回”。

裴正学先生对自己的弟子们说:“我的儿女没有一个从医的,我把传承的希望完全寄托给你们了。”其实要传承的何止是他们裴家三代精湛的医术,还有与医术看似没有关系、实则密不可分的文化基因、艺术基因和文学情怀!我们坚信,由裴绍俭、裴慎、裴正学三代人书写在甘肃大地上的裴家祖传医学和优秀文化传统,必将成为扎根甘肃文化厚土里的精神诗篇,继续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芒,为生生不息的甘肃文明带来更加深厚的润泽和滋养!

1
查看完整版本: 丹青陇上秀岐黄天下知裴慎裴正学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