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鼠仓”频出新玩法
华意压缩异动遭疑
博时基金原基金经理马乐涉嫌利用职务之便,大玩“老鼠仓”。日前,这个堪称是公募基金史上最大“硕鼠”的案件曝光后,整个资本市场不禁一震。
“为了躲避监管,"老鼠仓"玩法不断翻新,从开户到交易,运作与以往已大有不同,隐匿得更加高明。”上海一家上市券商资深投顾如是透露。
目前新的情况是,随着市场创新手段和创新产品的出现,其中衍生出一些漏洞,不排除一些抱着侥幸心理又深谙交易手段的公、私募基金经理利用这些漏洞,铤而走险,制造老鼠仓。”上海一家基金公司的投资副总监向本报表示。
“市场创新是趋势,当然也是好事,但它给老鼠仓账户的隐匿另辟了蹊径。”私募人士袁涛告诉,交易离不开隐匿账户,随着证券公司严格执行了必须是本人持有效身份证件才可以开户的*策,拖拉机账户、虚假账户等基本上已经销声匿迹。不过,随着融资融券的推出且日益活跃,证券公司客户信用交易担保账户成了一些老鼠仓账户藏匿的基地。
不仅如此,市场创新潮下出现的伞形信托、券商资金池、基金专户等也可以让老鼠仓账户遁于无形。
拿伞形结构化证券信托产品来说,原来这类产品主要是因为在低迷的市场环境中,证券类信托不好发行,难以达到成立的规模,因此,以分级并加入伞形信托的方式,来吸引投资者认购。但是后来,投资者身份不易暴露的特性被一些资本玩家看中,同时,次级受益人放大杠杆可获得更多收益又刺激了他们的“热情”。
不论是信托计划还是券商资管计划,都可以引入投资顾问公司,投资顾问一般为次级受益人,也可以授权次级受益人;同时它拥有交易指令权,也可以指定交易指令人。
“如果公募基金或阳光私募基金的基金经理利用他人身份作为次级受益人,并参与决策操作,与自己掌管的产品配合,这个伞形信托产品就变成了老鼠仓。”有信托业务人员透露。
基金专户目前与基金公司的公募产品投研都是分离的,信息也不公开,不过,有业内人士认为,专户若提供通道,这种产品与伞形信托也有相似之处。据了解,目前,多家基金公司都有收益很高的专户产品,但他们却秘而不宣,不排除是出于保护投资者的角度,但也与怕监管部门、媒体和投资者“盯”上有一定关系。
“近2500只股票,每个工作日、4个小时交易时段、分分秒秒都在交易,监管层不可能有那么多的人力和能力来保证没有老鼠仓的漏之鱼。”
因此,私募人士袁鹏松认为,对于老鼠仓,监管部门可以推行有奖举报机制。
从以往老鼠仓案例上看,运作手法大多是老鼠仓账户在公募基金建仓前买入,基金账户入场后慢慢将股价推高,股价经过一段时间上涨后产生利润,这时,老鼠仓账户再先于公募基金账户卖出。基金经理利用其掌管的基金账户,高位高价接走老鼠仓账户筹码并不多见。
不过,目前,由于操盘软件的进步,对买卖盘数据显示的细化,老鼠仓利用交易手段牟利有所增加。
一家券商的资深投顾向反映,8月8日,华意压缩(000404)()早盘开盘后就存在老鼠仓嫌疑的异动。
他说,当日,华意压缩集合竞价时股价表现还是静悄悄的。9点30分后盘中毫无征兆突然出现几张大买单暴力往上扫高,从6.32元直接扫高到6.84元,上涨7.89%。交易分时信息显示,9点30分,以6.75元的价格成交了4900手买单;9点31分,分别以6.84元成交了5000手买单,又以6.75元成交了3002手买单。
“以操盘经验推断,其实这3002手买单中有3000手应该是扫高到当日最高价6.85元成交的。当时6.84元和6.85元两个价位上共有8000手卖单,应是早有计划挂好的疑似老鼠仓的大卖单。而6.75元成交的这笔4900手买单,则是大资金为了接下上面8000手老鼠仓筹码而掷出的"清道夫"”,他说。
据从其他多位资深股民处了解,股票开盘异常拉高,以往多被视为是庄家拉高出货所为,不过,后来被一些老鼠仓利用。
资深股民梁先生告诉,若判断交易是否涉嫌老鼠仓,可以观察接盘的买单是大单还是分散的小单,如是大单接盘难免就有提前蓄谋的老鼠仓嫌疑,同时,还可观察大单交易结束后,股价是否下跌,如果真是存在利好因素,股价不会拉高后一直低迷。
上述资深投顾还表示,现在操盘老鼠仓的聪明操盘手都不会将大卖单挂往涨停价,就是为了避免引起监管部门和投资者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