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海外网
红斑狼疮是一种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是红斑狼疮中最常见、最严重的一型,多发于15—45岁生育年龄女性。病变累及多器官和系统,75%的患者会出现肾脏损伤。与普通人群相比,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全因死亡率增加了2.6倍。由于容易复发、难以治愈,被称作“不死的癌症”。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机制复杂。据中南大学湘雅二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医师李芬介绍,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制涉及基因、遗传、环境、激素及自身抗体等诸多因素,在治疗上存在巨大挑战,药物研发难度大。
《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指南》显示,中国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主要有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抗疟药几大类。
医院风湿科主任医师李兴福表示,通过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经验和治疗水平取得了长足进步。患者的10年存活率能够达到85%到90%,活到七八十岁的红斑狼疮病人也是有的。
然而,传统治疗药物长期应用引起的不良反应,也困扰着全球系统性红斑狼疮领域的医生和患者。长期、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的使用会导致患者器官不可逆损害,甚至诱发感染、骨髓抑制等严重不良反应。降低复发、减少药物不良反应,仍然是现在及将来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使用传统的糖皮质激素治疗,优点是价格便宜,见效非常快,今天吃药之后,明天就会感觉症状改善了30%。”李芬说,“但是糖皮质激素每个人体内都有,用药就会加大药物剂量,引发骨质疏松、骨头坏死、消化道溃疡、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李兴福教授补充道,免疫抑制剂的细胞*性更强,而且是通过口服,在某种程度上肝*性、肾*性都会存在。
随着医学的发展,为了御“狼”有术,医学界在生物靶向药物的研发上也在不断尝试新的探索。日前,60年来首款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国产双靶点生物新药——泰爱?(通用名:泰它西普)获得中国国家药监局的批准,并在中国首发上市,投入临床使用,拉开系统性红斑狼疮双靶治疗的序幕。
双靶点怎么理解呢?临床剖析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机制发现,有多种因素参与发病,其中B细胞是发病机制的核心。BLyS和APRIL是B细胞分化成熟的关键因子。泰它西普作为全球首个BLyS/APRIL抑制剂,“双管齐下”有效阻断了BLyS和APRIL与受体的结合。(本报记者熊建)
《人民日报海外版》(年04月16日第0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