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缔组织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没病也吃药预防下一测体温38小心l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治疗的方法 http://www.hldxc.com/

最近

不少小伙伴问小编

见了外地来的朋友

需不需要吃点药预防下?

下面这则故事告诉你↓

邻居小张为了预防病*,从家里小药箱翻出了抗生素和抗病*药,“正所谓有病治病,无病防身嘛”。连吃2天后,小张感觉手脚发烫,一量体温,38.1℃,这过年期间宅在家里一个月哪哪都没去啊。小张慌了,赶紧拿起手机打给王药师。“别急!你出门都戴口罩进出勤洗手,身体也没出现不适症状,可能是药物热!”听了小张的详细叙说,小王药师安慰着小张,你先把药停了,观察2天。什么是药物热?

在用药期间发生、停用该药后消失,且经过仔细的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后未发现发热的其他明显病因。与用药有关的发热反应,是药物不良反应症状之一。

很多药物都可引起药物热,研究统计,药物热的发生率在不良反应事件中占3%~5%,事实上,还有很多药物热被误诊或未被报道。最常见容易引起药物热的药品包括抗生素类、抗癫痫药、抗肿瘤药、抗组胺药、抗结核药等等。

1.因超敏反应引起的药物:卡马西平、别嘌醇、苯妥英钠等。

2.因改变体温调节机制引起的药物:抗胆碱类、吩噻嗪类等。

3.因直接与给药有关的药物:头孢菌素类、万古霉素等。

4.因药物药理作用引起的药物:抗肿瘤药、华法林等。

5.因特异质反应引起的药物:氟烷类、氯霉素等。

抗生素引起的药物热最为常见,几乎所有类型的抗生素都有比较高的药物热发生率。其中又以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青霉素、阿莫西林等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最为常见。

如何判断是不是药物热?

1.药物热是一种排除性诊断。目前没有统一的诊断标准!在确诊前对患者的病情、药物治疗方案、实验室检查等指标进行评估,通常先停用最有可能的致热药物。

2.一般用药后患者体温较用药前升高,患者的发热无法用其他疾病(如感染、结缔组织病、恶性肿瘤)来解释,停药后体温迅速下降,再次使用该药再次发热,应该考虑为药物热。

药物热的相关表现有哪些?

1.体温一般以38℃~41℃常见,最高可超过42℃。

2.发病的中位时间约为7~10日,最短半小时以内,最长可达几个月。

3.热型表现各异,包括弛张热、稽留热、不规则热等,可能为无其他伴随症状的低热,也可能为伴畏寒和寒颤的消耗热。

4.可能伴有皮疹、头痛、恶心等症状,白细胞计数可能升高,伴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红细胞沉降率增加,但结果不具有特异性。

药物热如何进行预防和治疗?

1.忌滥用药物,用药应遵循医嘱,不能随意服用。

2.出现了药物热一般无需特殊治疗,最好的治疗方法就是停用一切可能导致药物热的药物,大部分情况下停药后48~72h内发热可消退。另外,补液(多喝水)有助于药物的排泄,可适当补液促进药物排泄。如果需要持续治疗,并有替代药物的情况下,建议换药。

3.用药前一定要看说明书,并告知医生和药师自己的药物过敏史,避免再次使用该药;

4.提醒老人、孕妇、婴幼儿、哺乳期妇女、过敏体质患者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更容易发生药物热,需要加强监测。

故事后续:

1天后小张退烧了,他赶紧打电话向王药师表示感谢,王药师提醒他,下次别再乱吃药了,吃药一定遵医嘱,免得出现意外!

(故事纯属虚构,但类似事件常有发生)来源:中国药闻

往期回顾

速看!23万余辆汽车被召回,赶紧看看有没有你的爱车!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