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专治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bdfzd/慢性腹痛代表了一大类病因众多、处理困难的临床症候群。多数慢性腹痛患者尽管接受了详细的诊断评估,仍然无法找到器质性病因。近年来研究发现,非器质性疾病导致的慢性腹痛大多与脑-肠互动异常有关,例如肠易激综合征(irratablebowelsyndrome,IBS)和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dyspepsia,FD);此外,还有一大类慢性腹痛患者,不符合按照腹部脏器进行归类的特定功能性胃肠病诊断标准,被称为"中枢介导的腹痛综合征"(centrallymediatedabdominalpainsyndrome,CAPS)。CAPS以往又被称为"慢性特发性腹痛"或"功能性腹痛综合征"(functionalabdominalpainsyndrome,FAPS),以强调其症状不能用结构或代谢异常来解释。进一步研究发现,功能性疾病导致的慢性腹痛往往有很强的中枢因素参与,腹痛与脑边缘系统和疼痛下行调节障碍密切相关。因此,年发表的《罗马Ⅳ功能性胃肠病》将FAPS更名为CAPS,反映出对发病机制新的理解。按照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Ⅳ诊断标准,CAPS被定义为一种与生理事件(进食、排便、月经等)无关的腹部疼痛,患者症状至少持续6个月,疼痛持续,或近乎持续,或至少频繁发作,伴随一定程度的日常活动能力减退。
诊断、评估与转诊
慢性腹痛是常见症状,通过病史、查体及辅助检查首先排除器质性疾病是临床通行的做法。由于医学技术的进步,通过辅助检查发现器质性疾病的能力不断增强。然而,多数慢性腹痛患者并非由器质性疾病导致,不加选择地实施大量检查不仅违背卫生经济学原则,同时也并不符合患者的最佳利益,甚至带来医源性损害。因此,对于患者而言,为明确慢性腹痛的病因应当做哪些检查,检查究竟应进行到何种程度,应充分考虑患者的病情特点和个人意愿,特别是合并器质性疾病的风险,包括年龄、报警征象、合并症等。
(一)诊断
若有明确的腹痛症状,且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可作出慢性腹痛的初步诊断。
(二)评估
从解剖学和生理学的角度可将腹痛分为3种基本类型:①内脏性腹痛;②体神经性腹痛;③牵涉痛。这样的分型有助于分析腹痛症状以及鉴别诊断。慢性腹痛病因复杂多样,功能性和器质性疾病可以合并存在,急性和慢性腹痛病因也可相互重叠,从而增加了评估难度。临床评估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搜集诊断信息,更是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前提。高质量的医患交流本身就有治疗作用,这一点对于慢性腹痛患者尤为重要。医生必须尊重患者的体验,注意共情,在患者叙述病情时主动倾听,避免不恰当地打断患者。
1.病史:
(1)病史是诊断及评估慢性腹痛的基础。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全面了解腹痛的病程、部位、性质、诱发及缓解因素等,对于判断慢性腹痛的病因极有帮助。如前文所述,急性和慢性腹痛之间并无明确的分界线。部分急性腹痛可在急性发作后转为慢性。例如急性阑尾炎穿孔后可形成右下腹脓肿、腹主动脉夹层度过急性期后可引起缺血性肠病。慢性腹痛也可能发生急性改变,往往提示病情有新的变化,例如消化性溃疡造成穿孔、克罗恩病并发肠瘘、结直肠癌引起肠梗阻等。
(2)患者的年龄、性别、既往史和个人史等信息不容忽视。慢性腹痛可见于不同年龄段的所有人群,但不同人群的病因有所不同。例如,慢性腹痛是学龄儿童和青少年最常见的疾病,其患病率从0.5%到19.0%不等,病因以功能性疾病、肠道感染、炎症性肠病等为主;青壮年则好发消化性溃疡、IBS、消化不良等;老年人器质性疾病的风险较高,易发生胆石症、消化道肿瘤、缺血性肠病等;女性患者还应注意妇科疾病;糖尿病病程长且控制不佳者出现腹痛,可能是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所致;长期酗酒易导致慢性胰腺炎;吸烟是缺血性肠病的危险因素。
(3)详细询问腹痛特点及伴随症状十分重要,须特别了解腹痛与进食、排便及月经等生理事件的关系。例如,与进食相关的、周期性、节律性上腹痛是消化性溃疡的典型表现;餐后痛可见于胃溃疡、胰腺炎、胆石症、缺血性肠病等,而进食后减轻的疼痛多见于十二指肠球溃疡;排便前下腹痛,便后减轻,常提示为结直肠疾病,如IBS、结直肠癌、炎症性肠病等;与月经周期相关的腹痛要考虑子宫内膜异位症和急性间歇性卟啉病;性交痛、痛经、不孕等均提示子宫内膜异位症;下腹痛伴有尿频、尿急则提示间质性膀胱炎。
(4)应重点了解患者有无报警征象(alarmsigns),包括:年龄40岁、便血、粪便隐血阳性、贫血、腹部包块、腹腔积液、发热、体重下降、胃肠道肿瘤家族史等。伴有报警征象的患者应警惕器质性疾病。对于年轻、临床表现典型且报警征象阴性的患者,功能性胃肠病(如IBS)的可能性较高。无论器质性疾病还是功能性疾病,慢性腹痛合并焦虑、抑郁、躯体化症状等心理疾患的比例甚高,临床应加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