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缔组织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做好三防,提高老年健康指数 [复制链接]

1#
今年7月25日—31日是全国老年健康宣传周。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老年人口规模扩大,我们会发现,有的老人八九十岁依然精神矍铄、步履矫健;有的老人六七十岁却弯腰驼背、两腿沉重,走路气喘吁吁……人到老年时,健康状态差距巨大。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差距,又如何在年老之后依然保持健康状态呢?适逢“全国老年健康宣传周”,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就老年人如何保持健康状态这一话题,医院第四医学中心的多位专家。专家表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主要系统和器官的功能和结构会发生退行性变化,许多特定疾病的危害和死亡率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对于身体器官功能迅速下降的中老年人,当身体出现明显不适需要治疗时,疾病可能已经发展到更严重的阶段。因此,老年人要定期体检,主动防治各类疾病,朝着“无病早防、有病早治、降低治疗成本和提高疾病生存率”的目标努力。“存钱不如存肌肉”,老年人“一防肌少症”当人们越来越多地重视“三高”、肥胖对健康的危害时,有一种疾病正随年龄潜滋暗长,悄悄危害着老年人的健康,却往往被人们忽视。这就是“肌少症”。“肌肉是公认的‘生命器官’和‘组织器官’,人体骨骼肌有生长和衰老的规律,从30岁开始,骨骼肌肌量达到峰值,此后每年减少1%~2%,骨骼肌力量每年减少1.5%~3%。”医院第四医学中心营养科刘玲英主任介绍,人体有肌肉多块,约由60亿条肌纤维组成,正常成年人的肌肉占体重35%~45%。研究显示,肌肉质量下降可能最早起源于成年早期,以2型肌纤维的萎缩与丢失开始,并持续一生。而肌肉功能下降可能开始于35岁左右,50岁后下降速度开始加速,60岁后进展更快,75岁后下降速度达到顶峰。相比较而言,肌肉功能(力量与输出功率)下降速度较质量下降速度更显著。“肌少症作为老年性疾病中的一种,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进展隐匿、渐行加重、不良影响广泛等特点。”刘玲英介绍,在诊疗中她发现,肌肉减少对中老年人的健康的影响是深远的。“肌肉减少会导致老年人肌肉容易拉伤,严重时甚至丧失行动能力,同时还可能诱发与胰岛素抵抗相关的代谢紊乱,导致糖尿病和关节炎等慢性病的发生,降低生存质量,增加死亡风险。”随着老龄化逐渐成为全球问题,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开始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