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缔组织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内科之干燥综合征与原发性血管炎 [复制链接]

1#

干燥综合征

一、概念:干燥综合征是一种以侵犯泪腺,唾液腺等外分泌腺体,B细胞异常增殖,组织淋巴细胞浸润为特征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临床表现主要为干燥性角结膜炎和口腔干燥症。可分为原发性(pSS)和继发性。

二、临床表现:

1.局部表现:

①口腔干燥症:表现为口干,猖獗性龋齿,唾液腺炎(间歇性腮腺肿痛,可自行消退),舌干舌痛等。

②干燥性角结膜炎:因泪液分泌减少而出现眼干涩,异物感,少泪等。

2.系统症状:

①皮肤粘膜:特征性症状为高出皮面的紫癜样皮疹,多见于下肢。

②肌肉骨骼:80%病人有关节痛。

③肾:30-50%病人可出现肾损害,可表现为肾小管酸中*。

④呼吸系统:表现为鼻干,干燥性咽喉炎等。

⑤消化系统:因腺体破坏而导致粘膜萎缩,慢性腹泻等。

⑥神经系统:以周围神经损害多见。

⑦血液系统:WBC和PLT减少,淋巴瘤发生率高于普通人。

⑧甲状腺疾病:45%患者出现甲功异常。

三、辅助检查:

1.血,尿常规及其他常规检查:20%病人出现贫血,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可出现WBC和PLT减少。氯化铵负荷试验可发现50%患者出现亚临床肾小管酸中*。60-70%患者出现ESR增快和CRP升高。

2.自身抗体:80%患者ANA阳性。抗SSA与SSB抗体为本病特异性抗体,前者敏感性较高,后者特异性较高。

3.干燥性角结膜炎检测:Schirmer试验(正常15mm/5min,≤5mm/5min为阳性),泪膜破裂时间(BUT试验,<10s为阳性),眼部染色。

4.口腔干燥症检测:唾液流率(正常为>0.5ml/min,≤0.1ml/min为阳性),腮腺造影等。

5.唇腺活检:凡淋巴细胞聚集≥50个即为一个灶,每4mm2的唾液腺组织中有≥1个灶即为病理学检查阳性。

四、治疗:

1.局部治疗:停止吸烟,饮酒,应用替代品如人工泪液,人工唾液等。

2.系统治疗:对于出现唾液腺外表现的病人,应根据病情严重程度给予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

3.对症治疗。

4.生物制剂:抗CD20单抗。

原发性血管炎概述

一、概念:血管炎指病理上一血管壁炎症为特征的一组炎性自免疾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血管炎指不合并有另一种已明确疾病的系统性血管炎。

二、血管炎分类:

1.累及大血管的系统性血管炎:大动脉炎,巨细胞动脉炎。

2.累及中血管的系统性血管炎:结节型多动脉炎,川崎病。

3.累及小血管的系统性血管炎:ANCA相关血管炎(显微镜下多血管炎等),免疫复合物性小血管炎(抗肾小球基底膜病等)。

4.累及血管大小可变的系统性血管炎:贝赫切特病,科根综合征。

5.单器官血管炎:皮肤白细胞破碎性血管炎,皮肤动脉炎,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孤立性主动脉炎。

6.与系统性疾病相关的血管炎:红斑狼疮相关血管炎,类风湿关节炎相关血管炎等。

7.与可能病因相关的血管炎:乙肝病*相关血管炎,梅*相关主动脉炎等。

三、病因:

1.尚不明确,一般认为与遗传,感染和环境因素相关。

2.10%的结节型多动脉炎病人伴有HBV感染。

3.80%混合型冷球蛋白血症病人同时伴有HCV感染。

4.HIV与CMV感染也可出现血管炎的表现。

5.60-70%的肉芽肿性多血管炎病人是金葡菌和大肠埃希菌的带菌者。

6.川崎病的发生可能与金葡菌和链球菌的感染相关。

四、发病机制:

1.ANCA:诊断小血管炎的标记抗体。

2.AECA:可能出现在大动脉炎,川崎病,显微镜下多血管炎,肉芽肿性多血管炎等。

3.免疫复合物。

五、临床表现:

1.血管炎的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受累血管的类型,大小及受累的器官,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且缺乏特异性。

2.常见全身症状有乏力,发热,关节肌肉疼痛等。

六、辅助检查:

1.ANCA与AECA:意义如上文。

2.病理:病理活检是确诊的金标准。

3.血管造影,血管彩色多普勒。

七、治疗:

1.原则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2.糖皮质激素是血管炎的基础治疗药物。

3.凡有肾,肺,神经等重要脏器受累者,除糖皮质激素外,还应加用免疫抑制剂,首选环磷酰胺。

4.利妥昔单抗在ANCA相关血管炎治疗中被证实有较好疗效。

显微镜下多血管炎

一、概念: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是一种主要累及小血管的系统性血管炎,常累及肾脏和肺,无或很少有免疫复合物沉积。

二、临床表现:

1.全身症状:发热,关节痛,肌痛等非特异性症状。

2.肾脏:78%病人可出现肾脏受累,常表现为镜下血尿,红细胞管型,蛋白尿和肾功不全。

3.神经系统:最常累及外周神经(尺神经,桡神经和腓神经)。

4.肺:50%病人可有肺受累,可出现咳嗽,咳痰,咯血,肺部出现浸润和结节。

三、辅助检查:

1.血常规:贫血,WBC和中粒正常或升高,PLT升高。

2.血:急性期ESR增快,CRP增高,肾功异常。

3.尿:镜下血尿,管型尿,蛋白尿。

4.自身抗体:85%患者ANCA阳性。

四、治疗:

1.诱导缓解:首选糖皮质激素和环磷酰胺联合治疗。

2.维持缓解: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硫唑嘌呤,甲氨蝶呤等)。

3.CD20单抗。

贝赫切特病

一、概念:贝赫切特病也称白塞病,以口腔和外阴溃疡,眼炎为临床特征且累及多个系统的慢性疾病。各种大小的血管均可受累。

二、临床表现:

1.基本症状:

①口腔溃疡:常是本病的首发症状,也是诊断本病最基本且必须的症状。反复发作为特点,每年发作至少3次。

②外阴溃疡:与口腔溃疡类似,但出现次数较少,数目较少。

③皮肤病变:特征为结节性红斑。

④眼炎:最常见的为葡萄膜炎和视网膜炎。

2.系统症状:

①消化道受累:肠白塞。最多见的为腹痛,以右下腹痛最常见。

②神经系统:神经白塞。脑,脊髓的任何部位都可因小血管炎而受损。

③心血管:血管白塞。主要累及大中血管,心脏较少受累。

④关节炎:见于30-50%的患者。

⑤肺:较少受累。

⑥肾:较少受累。

⑦附睾炎:可见于4.5%的患者。

三、辅助检查:

1.血:急性期可出现贫血,WBC和PLT升高,ESR增快,CRP升高。

2.自身抗体:均为阴性,无特异性血清检查。

3.针刺反应:本病唯一特异性较强的实验。

四、治疗:

1.对症治疗:非甾体抗炎药,秋水仙碱,糖皮质激素局部应用,沙利度胺等。

2.内脏血管炎和眼炎的治疗:主要为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

3.生物制剂。

END

糖霜Frost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