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缔组织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逸仙丰碑第8期曾凡钦一片丹心在玉 [复制链接]

1#

南岭苍苍,珠江泱泱,

百年老院,似水流长。

我院医院,自年创建后,几经变迁,数度易名,风雨兼程,凝聚几代心血,终攀医学高峰。上世纪中叶,一批批医学泰斗投身我院。他们扎根在这块历史悠久的土地上,面对着种种沉疴宿疾,决心要“除百姓之疫病,创医术之辉煌”。他们以岁月为笔,以热血为墨,书写着大医精诚的精神。从风华正茂到耄耋之年,他们信念如磐,大爱仁心,将毕生精力倾注于医教研事业,铸就了一座座巍峨的时代丰碑。

为传承一代医学大家“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和精益求精、诲人不倦、金针度人的师者风范,激励广大医务工作者砥砺前行。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逸仙丰碑”第八期,聆听皮肤科曾凡钦教授的人生故事。

曾凡钦

曾凡钦,我院皮肤科一级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资深名医,中共*员。先后三届连任中国医师协会皮肤分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皮肤科分会全国常委;11年连任广东省皮肤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国性学会皮肤专业委员会副主委等重要学术组织负责人。现任:卫生部临床路径皮肤科专家组成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皮肤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分会性病学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红斑狼疮研究组首席专家、广东省保健局保健专家、广州市劳动能力鉴定医疗卫生专家,广东省医学会皮肤性病学会、医师协会皮肤科分会名誉主任委员等多个重要职务。

从事皮肤性病临床诊疗与研究40多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突出的研究能力,对红斑狼疮、硬皮病等皮肤结缔组织病、感染性疾病、过敏性疾病、色素性皮肤病、银屑病和皮肤肿瘤等具有很高的诊疗水平和影响力。先后承担国家级、省、校级多项研究相关课题,发表论文余篇,获包括省科技成果奖等多项奖励。

珠江江畔,江风轻拂,江面微波荡漾,兼容中西方特色的建筑风格,医院“中医院”就坐落于此。走进博济楼前座三楼,皮肤科应然眼前,这里,就是曾凡钦教授工作的第一线。

任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历任中医院皮肤科主任长达十八年,现任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师协会、广东省医学会、医师协会等重要社会职务,当选中山大学首批十三名资深名医之一……这无不是对曾凡钦四十余年从业经历的最好诠释。

对很多人来说,工作如此之久、成就如此之高,早应过上退居幕后,安享晚年的生活。但对曾凡钦来说,他仍奋战在临床岗位第一线,坚持每周查房、专家门诊、普通门诊、疑难重病门诊及会诊等全职的医疗工作,坚持和他的学术团队为推进课题及临床研究而努力,为促进年青一代成长而孜孜不倦地努力工作。他就是皮肤科医道上的悬壶济世者和引领者。

在磨砺中成长

年,曾凡钦出生在广东山区的一个乡村。这里地理位置偏远、求医不便、医疗水平落后、缺医少药……劳苦大众对医疗服务的迫切需求与当地配套资源匮乏的鲜明对比,这在少年时期的曾凡钦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青年时期的曾凡钦接受了3年的中医学习,年他有机会进入中山医学院(中山医科大学前身)学习,成为文革开始后首批入学的大学生。三年后,曾凡钦以优秀的成绩从中山医学院毕业,并因此被留校分配到我院皮肤科工作。历史的原因使他成为在医学上“先天不足”的医学生。但是通过毕业后的不断学习与再提高,曾凡钦顺利通过了中山医学院本科毕业后工作满三年的水平测试,成为了中山医学院(中山医科大学)认可的真正年轻老师。

▲曾凡钦教授

曾凡钦的学习道路虽然漫长、曲折、艰辛,但同时也让他成为拥有坚实中西医基础的中山医年青新一代。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曾凡钦人生中的重大转折。传统中医理论与新习得到的西医理论在他的脑海中碰撞,这一切不仅帮助曾凡钦实现了中西医知识的融会贯通,也为他进一步坚定人生理想——成为一名优秀医生、让医学更好地为人们服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踏入皮肤科医道上的曾凡钦,总有一股积极向上的力量。从一个先天不足的工农兵学员,到一名合格的医生,再到取得如今的成就,付出的努力可想而知。

立马扬鞭自奋蹄

“立马扬鞭自奋蹄”是曾凡钦从青年时期起的工作座右铭。年,曾凡钦从中山医科大学毕业医院皮肤科工作,师从许德清、钟幸福教授。在这里,曾凡钦和其他年青医师们,在皮肤科主任许德清的带领下,攻克了领域内一个又一个难题。70年代初,我院第一个红斑狼疮专科门诊成立,这是我省乃至我国最早的专攻红斑狼疮的门诊之一。在红斑狼疮研究领域,曾凡钦一直是其中的重要成员之一。

谈起当时从事研究的岁月,曾凡钦依然印象深刻。作为“擒狼名医”许德清教授的主要助手,曾凡钦和他的医学同仁们在红斑狼疮的诊断、发病机理上做了很多工作。在上世纪70年代,他跟随许德清教授就对红斑狼疮的病因学研究开展人群红斑狼疮的流行病学调查,发表了我省该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的第一篇文章,得出了关于广东的人群发病率的精确数据,为科学研究和医疗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在探寻治疗红斑狼疮有效方法的历程中,曾凡钦早年的求学经历和工作经验为他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支持,脑海中融会贯通的中西医学理论帮助他在开展中西结合治疗方案研究以及传统中医药在红斑狼疮治疗上的应用方面,取得了众多成果。据此,曾凡钦成立了当时水平领先的红斑狼疮诊疗科室。

▲曾凡钦教授为患者诊治

他积极努力工作,配合许教授完成了两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研究课题,系列成果获得当时国家科技进步成果二等奖。如果称许德清教授是当时“擒狼”的人,曾教授则是擒狼帅下的得力干将,他以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己任,努力协助许教授推进了红斑狼疮的发病机理及相关结缔组织病的研究,其影响深入华南、港澳台乃至东南亚地区。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曾凡钦及其同事就开始研究青蒿素在狼疮的治疗上的应用,在得知我国西北地区的红斑狼疮研究所开发的一类新药物“中药抗狼疮散”在红斑狼疮的临床实践上取得有效成果后,曾凡钦马上带领团队前往交流、采访,并参加红斑狼疮专病咨询门诊。在服务新疆广大患者的过程中了解各地红斑狼疮的表现异同,促进了该药的应用及经验交流,为中药治疗红斑狼疮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得知广东传统经验方“春砂田鸡粉”治疗狼疮肾炎水肿有突出疗效后,他和他队伍对其展开深入研究,把它应用于红斑狼疮肾病综合征的治疗,有效地提高了疗效,为那些缺少血浆蛋白的输注条件的贫困地区病人送去了健康福音。

经过了四十余年临床和科研工作的检验,曾凡钦所在的团队对中西医结合的发展道路前景愈发自信。经过不懈努力,这支研究队伍让听者闻风丧胆的“夺命狼疮”不再是不治之症,患者的病情可被有效控制。红斑狼仓患者的5年生存率从上世纪50年代延长至现在的85%-90%,甚至达到10年及15年以上。曾凡钦所在研究团队的成果及水平一直在国内外处于先进行列。

90年代以后,曾凡钦开始成为我院擒“狼”队伍的主要将领与核心人物。他从法国进修回国后,在国内首先应用盐析分离狼疮病人皮肤、皮疹进行狼疮带检查的方法,阳性率相对传统方法大大提高,更具鉴别诊断意义。这一成果获得了同行的广泛认可,并被当时医学权威著作《实用内科学》在结缔组织病章节作为新方法推荐。在他的带领下,对红斑狼疮的病因学和发病机理的研究不断深入。曾凡钦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把该病机理及治疗的研究目标放在了推进红斑狼疮淋巴细胞信息通导的异常和干预上。在曾凡钦和全体团队成员的不懈奋斗之下,有关红斑狼疮病因学和发病机理的研究不断推进并取得一系列成果。团队先后取得多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及省市、学校的基金资助,并在国内外著名杂志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得到了广大学者以及从业人员的认可与好评。

在主攻红斑狼疮的同时,曾凡钦还致力于皮肌炎、硬皮病、银屑病、特应性皮炎、慢性荨麻疹、白癜风等免疫力相关性皮肤病的临床诊疗与实验研究。在他的建议之下,我院皮肤科免疫相关性皮肤亚专科的设置得到了不断完善,这极大地推进了免疫性皮肤病的研究诊断,使广大患者受益良多。

▲曾凡钦教授在病房

除此之外,曾凡钦还积极参加院内、国内以及国际上的学术交流,分享自己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和研究成果,受到广大的同行认可和好评。在此同时,他连续多年担任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分会以及广东省皮肤科学会、风湿病学会的重要职位,精心组织科研、教学、临床等各项活动,将团结、传承与开拓密切结合,使广东皮肤科在几年内跻身于全国最有影响力的四强之列,在国内外均有较高的影响力。因此,他被我国广大同行视为南方皮肤科学术领域的顶尖专家。至今他仍是广东皮肤科同道公认的最有影响力的领*人物。

在许德清教授的带领指导下,他与许教授一同在他们自己的实践经验认识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于年出版了我国相关医学领域当时最完整最有影响力的专著《红斑狼疮》,并参编了我国皮肤科第5、6版全国统编教材的结缔组织病章节,为推动我国相关疾病的诊疗与研究起了重大作用。曾凡钦进取严谨的学术态度,底蕴深厚的临床经验,热情谦虚的处事为人,使得同行非常地认可他并给予他很高的评价。他连续三届被推选为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会全国委员,担任全国治疗学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皮肤分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分会红斑狼疮首席专家以及广东省医学会皮肤性病分会主任委员均长达10余年,这也使得曾凡钦成为了我国皮肤领域影响大、学术组织任职长、贡献突出的著名专家之一。

马上加鞭不停蹄

“马上加鞭不停蹄”是曾凡钦在步入老年后的工作座右铭。在很多人看来,光环在身的他,早就可以过上安逸的生活。然而,他选择了忙碌,他要把自己在医路上求索的热情、对待科学研究的严谨、在临床治疗上的诚恳,传递给下一代年青医师。

谈起教师在青年学者发展中发挥的作用,曾凡钦总是反复提到恩师许德清。许德清之于他,既是良师也是益友。医院时,曾凡钦纠结是否要去外科工作时,许德清与他彻夜长谈。“我需要你,皮肤科也需要你……”许德清的话就像是一支火把,驱散了曾凡钦所有的犹豫,让他下定决心留在皮肤科。

当时,学校出台工农兵回炉培养*策后,曾凡钦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与痛苦。不甘心离开,可是前进的路却又艰难险阻重重,这时又是许德清站出来鼓励他:“我对你有信心,科内的同事对你有信心。我们都在等着你回来!”等你回来,简单四字,透露着导师和同事们对曾凡钦无限的期盼和鼓励。正是因为有了这一份信任与鼓励,曾凡钦才能在医路上走得更远。正是如此,他希望把这一份信任,这一份关爱,这一份鼓励,传承给下一代。他决心把许教授对年青一代的关爱精神,一代代发扬光大。

▲曾凡钦教授与他的研究团队

曾凡钦对许德清教授精神的传承,体现在他时时刻刻贴心于年青一代:每个会诊、每场讨论,他都亲身参与。身边年轻人的每一次汇报、每一回分析、每一条意见,他都认真聆听。讨论中偶尔遇到与自己的看法不一致的年轻人,他不是立刻对观点做出判断,而是引导着大家,激发大家大胆的分析与思考。年轻人说得有道理的,他马上给予肯定并大方承认自己在看法上的不足之处。曾凡钦笑称这是与学生的坦诚相见,这也让严谨端正、开放自由的学术风气深入到学生们的内心。在临床方面,曾凡钦更是以身作则,争当楷模,用医德仁心去感染学生。有时遇到远道而来的病人未能挂上号,他会坚持坐诊,加号看病到下午一两点;基层会诊更是从不缺席,随叫随到,任劳任怨。每周二,他还会按时到病房查房,与病人面对面交流,解决他们的疑惑,安抚他们的内心。每次下班,曾凡钦总对与他一起工作的年轻医生说:“你们辛苦了!”年轻医生们总是这样回应:“我们学到很多,不累!”这种兢兢业业、把病人时刻放在第一位的工作态度与高尚的医德医风,深入皮肤科每一个人的心中,成为了每一位医生的职业习惯。

在曾凡钦看来,奋斗在医疗一线的新一代,要有克服困难的决心,不断向目标前进的强大意志。“你只有证明自己,才能得到认可,才能在这条路上走的更远。”他努力做到年轻一代的贴心人,用皮肤科的优良传承及关爱精神让众多的年青一代茁壮成长,与皮肤科医道上的同道、同事、晚辈、年轻的新一代一起,在皮肤科医道上马不停蹄地向前迈进!

推荐阅读

??逸仙丰碑(第1期)

妇瘤“圣手”林仲秋

??逸仙丰碑(第2期)

*绍良:医海人生

??逸仙丰碑(第3期)

苏逢锡:病人说他能“震住”乳腺癌

??逸仙丰碑(第4期)

梁碧玲:四十二年不忘初心

??逸仙丰碑(第5期)

杨冬梓:杏林送子誉医术,妙手回春秉仁心

??逸仙丰碑(第6期)

王捷:肝胆“王铁人”

??逸仙丰碑(第7期)

郑亿庆:有声世界,大爱人生

统筹、编辑:*办

文案:学生记者尚同乐

指导老师:南方日报知名记者、主任记者曹斯

获取更多健康资讯

定期更新敬请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