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缔组织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新中医诊疗体系干预糖尿病的机理简述及部分 [复制链接]

1#
胆囊炎什么症状 http://www.yaoxinkeji.net/byjf/10153.html

针刺治疗糖尿病机理简述

遵循“一针、二灸、三用药”的中医优化指导原则,因众专家讨论中药治疗机理较多,现不必赘述,下面重点谈针刺法的治疗机理。

小针刀

破皮针

骨减压针

火针

椎间盘针

埋线针

筋膜的干预与糖尿病

筋膜的解剖学可分为:

1.浅筋膜:又称皮下筋膜,位于真皮之下,包被全身各部,有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内富有脂肪。

2.深筋膜:又称固有筋膜,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位于浅筋膜深面,包被体壁、四肢的肌肉和血管神经。

3.脏筋膜:位于内脏器官外表面或器官之间的固有结缔组织。

骨筋膜:骨及骨内外的筋膜。

筋膜与经络有着密切关系,原林教授提出全身的非特异性(未分化)结缔组织是中医经络的解剖学(物质)基础。遍布全身的筋膜中存在未定向干细胞、巨噬细胞和营养储备,并为全身各器官、组织、细胞提供储备、通讯、排*、检测、调控作用。所以对脊柱、腹部、及下肢部(任督二脉、脾经、肾经等经)筋膜的干预激发筋膜中未分化的干细胞的增殖,可促进胰岛细胞的再生。

筋膜干预其它综合效应

通过筋膜干预中枢神经系统与糖尿病的关系下丘脑是神经系统控制内分泌系统的枢纽。在这里构成了完整的神经体液调节机能,以维持体内、外环境的稳定和统一。

糖代谢:丘脑下部-垂体前叶与糖代谢有关,尤其是室旁核缺血等损伤可造成持久的糖代谢紊乱,抗胰岛素性糖尿病。

对脊柱特别是颈椎的治疗,可改善下丘脑、垂体的供血。

刺骨与治疗糖尿病的关系


  新中医诊疗体系中,基于筋膜学利用各种方法有规律地对机体干预,对组织器官重新发育与再生修复正是新中医诊疗体系所
  而这一理论也解释了如在创伤修复过程中和肿瘤生长过程中干细胞跨胚层分化现象,因为内外胚层细胞的更新不能来源于跨胚层干细胞的分化。中西基础研究的融合,使挖掘的老祖宗所传不再模糊,不远的将来,中医必将复兴!

糖尿病病例介绍

病例一 患者:Beolin 女 56岁 哈萨克斯坦国

初诊:2014年11月,查:皮下注射胰岛素情况下,空腹血糖9.7mmol/L,餐后血糖21mmol/L,糖化血红蛋白10.1,蛋白尿3.8g/24h,肺CT未见明显异常,颈动脉血管造影发现弥散性斑块。T:36.8℃ P:82次/分 BP:160/100mmHg
  R:19次/分

诊断为:2型糖尿病并发脊柱及双下肢溃疡

现停用胰岛素注射,回国口服中药治疗。 

治疗前

治疗中

治疗后

糖尿病患者分享

王自平

新中医诊疗体系的构建提出者和推广者。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新中医分会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副会长、中华医医院院长、深圳大学筋膜学研究院首席临床专家。贵州省*府援黔核心专家。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原创和集成创新了多种中医针刺术,整理优化了多种疑难重症的中药配方,遵循古代中医“一针、二灸、三用药”“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的优化治疗原则,超越了常规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尤其是糖尿病、高血压病、强直性脊柱炎等重大疑难病种;同时致力于中医古籍的挖掘整理和再创新及推广工作,为新的医学理论(筋膜学等)的验证提供大量的古文献依据及临床研究证据,是复兴中医坚定的倡导者和践行者。

新中医是倡导以中医理念为引领,筋膜学为基础,构建中西医融合的新的医学诊疗体系和诊疗模式。以整体辨证治疗的基础上研究机体,使中西医达到真正融合,形成没有中西医等医学之别的医学发展新思路和方向。

新中医诊疗体系简介

新中医诊疗体系,是以中医诊治理念为引领,以中、西医基础理论相统一为依据,融汇各种医学而重新构建的新的医学体系。新中医诊疗体系是基于筋膜解剖学对中医经络科学研究指导下,揭示中医所讲解剖结构“五体”、“脏腑”等相互间关系,科学地说明灵活应用不同方法调治同一人体不同疾患的机制,回归古代中医从整体结构、功能干预而达到“一人而兼十三科”的诊疗模式。新中医诊疗体系从方法上挖掘古代已失传的中医诊疗技术、现代各种中医原创及民间中医药特色技术、现代医学诊疗等方法,遵循古代中医“一针、二灸、三用药”跨学科、跨领域对患者施行“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新的优化诊疗理念和原则。最终可用一句话来概括新中医:即治疗一种病或一类病,用什么方法最安全、最有效、对患者最有益就用什么方法治疗(包含中西医等各类方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