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缔组织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考试知识点免疫篇 [复制链接]

1#
北京好皮肤病专科医院         http://m.39.net/pf/a_4322685.html

免疫学检验

1、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排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生理功能。

2、免疫应答分为识别阶段、活化阶段和效应阶段。

3、识别阶段,是巨噬细胞等抗原递呈细胞对外来抗原或自身变性抗原进行识别、摄取、降解和递呈抗原信息给T辅助细胞及相关淋巴细胞的阶段。

4、活化阶段,是T、B淋巴细胞在接受抗原信号后,在一系列免疫分子的参与下,发生活化、增殖,分化的阶段。

5、效应阶段,是浆细胞分泌特异性抗体,执行体液免疫功能。

7、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构成。

8、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育为成熟免疫细胞的场所,它包括骨髓和胸腺。

9、成年人和动物所有血细胞及淋巴细胞的发源地是骨髓。

10、T细胞发育的重要中枢器官是胸腺。

11、外周免疫器官及组织包括淋巴结、脾、黏膜伴随的淋巴组织。富含血管的最大外周淋巴器官是脾。

12、自然杀伤细胞来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其发育成熟依赖于骨髓及胸腺微环境。

13、免疫球蛋白是B细胞经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后产生的、执行体液免疫功能的一组球蛋白。

14、抗体是机体在抗原刺激下,由浆细胞合成分泌产生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15、所有抗体是球蛋白,但不是所有的球蛋白都是抗体。

16、Igg是血清中含量最高的免疫球蛋白,是再次免疫应答的主要抗体,也是唯一能通过胎盘的抗体。

17、补体的激活途径有经典途径、替代途径、MBL途径。

18、正常血清中,含量最高的补体成分是C3、C4

19、细胞因子:由免疫细胞分泌具有生物活性的多肽或小分子蛋白质的总称,生物活性常表现为多效性、重叠性、拮抗效应和协同效应。

20、抗原与抗体能够特异性结合是基于抗原决定族(表位)和抗体超变区分子间的结构互补性与亲和性。

21、抗原抗体结合力:1.静电引力;2.范德华力(最小);3.氢键结合力;4.疏水作用力(最强)

22、抗原与抗体结合的特异性,是两者在化学结构和空间构型上呈互补关系所决定的。

23、抗原抗体比例合适时,沉淀物形成快而多,称为等价带。

24、抗体过量时,称为前带;抗原过量,称为后带

25、单价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不出现沉淀现象。

26、85%Nacl溶液或各种缓冲液作为抗原及抗体的稀释液。

28、抗原抗体反应一般在pH值为6~9之间进行,反应温度为37℃。

29、颗粒性抗原包括各种细胞、细菌、寄生虫等。

30、半抗原即是在独立存在时只具有抗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

31、半抗原与蛋白质载体或高分子聚合物结合后才有免疫原性。

32、常用的蛋白质类半抗原载体以牛血白蛋白最常用。

33、弗氏佐剂(最常用免疫动物):弗氏不完全佐剂(羊毛脂+液体石蜡)+卡介苗。

34、R(兔)—宽—诊断试剂、H(马)—窄—免疫治疗。

35、初次免疫:皮内注射;加强免疫/颗粒型抗原,静脉注射;.宝贵抗原,淋巴结注射;(第1次、第2次免疫间隔时间为10-20d,第3次为7-10d)。

36、IgG类抗体的纯化方法有盐析法、凝胶过滤法、离子交换层析法、亲和层析法等。

37、免疫脾细胞免疫用抗原尽量提高其纯度和活性,免疫途径多用腹腔内或皮内多点注射法。

38、脾淋巴细胞特征是抗体分泌功能和能在选择培养基中生长,骨髓瘤细胞则可无限分裂既永生性。细胞融合的选择培养基有三成份:次*嘌呤(H)氨甲蝶呤(A)胸腺嘧啶核苷(T)称为HAT培养基。

39、凝集反应

凝集反应分为两个阶段,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和出现可见的颗粒凝聚。

细菌、螺旋体和红细胞等颗粒性抗原,在适当的电解质参与下可直接与相应抗体结合出现凝集,称直接凝集反应。

玻片法凝集法主要用于抗原的定性分析,也用于人类ABO血型的测定。

试管凝集试验可以用来协助临床诊断或流行病原调查研究。如肥达试验、外斐试验,输血时也常用于受体和供体两者间的交叉配血试验。

间接凝集(可溶性抗原):正向间接(测抗体);反向间接(测抗原);间接凝集抑制(抗原、抗体都可测);协同凝集(可用于细菌病*的直接检测)

间接血凝试验原理是将抗原(或抗体)包被于红细胞表面,成为致敏载体,然后与相应的抗体(或抗原)结合,从而使红细胞被动的凝聚在一起,出现可见的红细胞凝集现象。

40、沉淀反应

沉淀反应分的第一阶段中,抗原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几秒到几十秒即可完成,出现肉眼不可见的可溶性小复合物。

抗原过量时,使浊度反而下降,光散射亦减少,钩状效应。当反应液中抗体过量时,随着抗原递增而增加,至抗原、抗体最适比例处达最高峰,这就是经典的海德堡曲线理论。

与免疫浊度法测定密切相关的因素有抗原抗体的比例、抗体的质量、抗原抗体反应的溶液、增浊剂。

免疫球蛋白定量测定常用的方法有单向琼脂免疫扩散法和免疫比浊法。

单向扩散试验平板法是将抗体或抗血清混入0.9%琼脂凝胶内。

扩散试验平板法结果中,沉淀线靠近抗原孔,提示抗体量大。

血清蛋白区带电泳技术是检测蛋白质的经典分析方法。

血清免疫球蛋白定量测定可作为检测M蛋白的初筛试验。

免疫电泳(I正P)是区带电泳技术和免疫扩散技术相结合的一种免疫学分析方法。

免疫固定电泳(IFE)技术是区带电泳技术与特异性抗血清的免疫沉淀反应相结合的一种免疫学分析方法。

冷球蛋白又称冷免疫球蛋白,是一组在低温下发生沉淀,加温后又复溶的免疫球蛋白。一般在-4℃时发生沉淀,于37℃时又复溶解。

41、放射免疫:竞争法;免疫放射:非竞争法;使用最广的是I,

42、荧光免疫技术

荧光效率是指荧光物质分子将光能转变成荧光的百分率。

常用的荧光素有:异硫氰酸(FITC、最常用);四乙基罗丹明(RB);四甲基异硫氰酸罗丹明(TRITC);藻红蛋白(R-RE)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以镧系元素铕(EU3+,应用最广)合物为荧光标记物,偏振免疫测定的偏振波长是

常用标记蛋白的方法有:搅拌法和透析法。荧光抗体鉴定包括效价及荧光素与蛋白的结合率,大于1:16为理想,一般固定标本的荧光抗体以F/P=1.5为宜用于活细胞染色的以2.4为宜。

免疫荧光显微技术实验中,直接法操作简便,特异性高,非特荧光染色因素少。

间接荧光法可用于检测抗原和抗体。本法的第一抗体为针对抗原的特异抗体。

荧光显微镜与普通光学显微镜主要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光源、滤光片、聚光器和镜头等。

43、酶免技术

HRP是目前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标记用酶。

邻苯二胺被认为是HRP虽为敏感的色原底物之一。

TMB已成为目前ELISA中应用最广泛的底物。

塑料制品一般用聚苯乙烯

固相膜免疫测定中常用的膜为玻璃纤维素膜,尼龙,聚偏氟乙烯(PVDF)膜和硝酸纤维素膜等。其中最常用为硝酸纤维素膜(NC)膜。

双抗体夹心法测抗原,用抗体结合在微孔滤膜中央,滴加待检标本,若标本中为待测抗原则与膜上抗体结合,然后滴加金标抗体,加洗涤液洗涤后,阳性者即在膜中央呈红色斑点。

间接法测特异性抗体,用抗原包被在微孔滤膜上,滴加待测标本,滴加洗涤液洗涤后,滴加金标抗抗体,加洗涤液洗涤后,阳性者即在膜中央呈红色斑点(胶体金聚集)

ELISA是用酶标记抗原或抗体作标志物,用于检测液体样品中可溶性抗原或抗体含量的微量分析技术。

均相酶免疫测定,是利用酶标志物与相应的抗原或抗体结合后,标记酶的活性会发生改变的原理。

均相酶免疫测定主要用于小分子激素和半抗原的测定。

ELISA可用于测定抗原,也可用于测定抗体。本法有三个必要的试剂:①固相的抗原或抗体;②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③酶反应的底物。

双抗体夹心法属于非竞争结合测定,是检测抗原最常用的方法,适用于检测含有至少两个抗原决定簇的多价抗原。

竞争法测定不同于单个抗原决定簇的小分子抗原的竞争法,其测定的可靠性主要受竞争抗体的特异性和亲和力影响。

检测抗体中的捕获法,又称反向间接法。主要用于血清中某种抗体亚型成分(如IgM)的测定,目前最常用的是病原体急性感染诊断中的IgM型抗体。

44、化学发光技术

吖啶酯:最常用的直接化学发光剂;电化学发光:三联吡钌

45、生物素-亲和素

酶标链霉亲和素—生物素方法的特点:①敏感性高;②低背景着色;③第一抗体工作浓度低;④操作简便。

46、免疫细胞分离

纯淋巴细胞群的采集主要的方法有:①黏附贴壁法;②吸附柱过滤法;③磁铁吸引法;④Percoll分离液法。

外周单个核细胞的分离的分层液常用:Ficoll(由上到下为:血浆,单个核细胞,粒,红)和Percoll(由上至下:死细胞,单个核细胞,淋,红,粒)

T、B细胞和T细胞亚群的分离常用的方法有:磁性微球分离法、荧光激活细胞分离仪分离法。

分离细胞的短期保存技术:将分离的细胞用适量含10%~20%灭活小牛血清的Hankstc-、RPMI或其他培养液稀释重悬。短期可置于4℃保存。

分离细胞的长期保存技术:液氮深低温(-℃)环境保存细胞,加入二甲亚碱作为保护剂。

活力测定最简便常用的为台盼蓝染色法。

47、淋巴细胞表面标志物

T细胞表面主要的CD抗原有:①CD2:表达于全部人T细胞和NK细胞表面,因其能与绵羊红细胞结合,又称绵羊红细胞受体。②CD3:是一种多链的糖蛋白,表达于全部T细胞表面,是T细胞的表面标志,是TCR-CD3复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B细胞活化后转化为浆细胞,分泌抗体,执行体液免疫功能。

B细胞表面膜免疫球蛋白的检测:Smlg是B细胞最具特征性的表面标志。

CD抗原检测:B细胞表面存在着、CD19CD20CD22等抗原。

人类NK细胞表面标志主要以CD16、CD56来认定。

单核一吞噬细胞的典型表面标志是CD14

树突状细胞是一大类专职抗原递呈细胞,主要有两种来源,即髓系和淋巴系。

淋巴细胞表面标志检测评价免疫功能的重要指标。在评价免疫功能时经常采用CD4CD8比值。

48、淋巴细胞功能检测

检测T细胞增殖反应的方法有:①形态学检查法;②3H-TDR掺入法;③MTT比色法。

MTT比色法的敏感性虽不及3H-TDR掺入法,但操作简便,无放射性污染。

T细胞介导的细胞*试验:与一定比例的L混合培养,观察杀伤情况。

T细胞功能体外试验通常用PHA刺激淋巴细胞的增殖、转化试验来判断T细胞的功能。

B细胞主要产生Ig参与机体体液免疫应答,B细胞功能低下或缺乏对外源性抗原刺激的应答能力减弱或缺陷,特异性抗体产生减少或缺如。

溶血空斑试验:直接法只能测IgM,每一个空斑中央含一个抗体形成细胞,空斑数目即为抗体形成细胞数。

体内试验:注入Ag一段时间后检测Ab

细胞因子是由活化的免疫细胞及某些基质细胞表达并分泌的活性物质,其主要生物学功能是介导和调节免疫应答及炎症反应,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多肽。

促进细胞增殖和抑制细胞增殖测定法:放射性核素掺入法、MTT比色法。

49、抗病*活性测定法主要用于IFN等细胞因子的检测。

50、流式细胞仪的工作原理是采用激光作为激发光源。

51、球蛋白

按重链分IgG、igA、igM、igD和IgE5类。

IgG是血液和细胞外液中的主要抗体,也是机体再次免疫应答的主要抗体。

IgG有4个亚类,即IgG1、igG2、igG3、igG4,正常人体血中含量依次减少,Igg1最多,Igg4最少。

IgA可分为血清型和分泌型两类血清型lga主要以单体形式存在,分泌型Ig的由链连接的二聚体和分泌成分组成,是参与黏膜局部免疫的主要抗体。

Igm为五聚体,是分子量最大免疫球蛋白,又称巨球蛋白。

IgE是正常人血清中含量最少的免疫球蛋白,IgG最多。

M蛋白(MP)是B淋巴细胞或浆细胞单克隆异常增殖所产生的一种在氨基酸组成及顺序上十分均一的异常单克隆免疫球蛋白。

52、补体检测

补体大多为糖蛋白,属于β球蛋白,Cla、c8等为y球蛋白,Clsc9为α球蛋白。正常血清中补体各组分含量相差较大,其中C3含量最高。

补体的性质不稳定,易受各种理化因素的影响,加热、紫外线照射、机械振荡、酸碱和酒精等因素均可破坏补体。

经典途径是以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C1启动激活的途径,顺序:。

MBL途径是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BL)结合至细菌启动的途径。

旁路途径是通过微生物表面等膜性物质,从C3开始,由B因子、D因子参与激活过程,也称第二途径、旁路途径。

补体最主要的活性是溶细胞作用。

50%溶血标准管做CH50实验时,应同时配制50%溶血标准管。

严重肝病或营养不良时,可不同程度地引起血清补体水平的下降。

补体结合试验(CFT),是将免疫溶血作为指示系统,用以检测另一反应系统中抗原或抗体的传统方法。

53、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检测

化脓性链球菌是致病力最强的一种链球菌,能产生多种*素(链球菌溶血素O和S)、M蛋白、脂磷壁酸、链激酶和透明质酸等致病因子,最常用的免疫学实验室检查是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检测。

链球菌溶血素"O"(ASO)是一种具有溶血活性的蛋白质,能溶解人类和一些动物的红细胞,具有一定的抗原性,能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

肥达反应,伤寒沙门菌有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和表面(Vi)抗原,三者的抗体均为非保护性抗体。由于(O)与(H)抗原的抗原性较强故常用于做血清凝集试验(肥达反应)辅助临床诊断。

产生凝集时抗体效价≥10为阳性,或双份血清效价呈倍以上增长,结合流行病学资料可以作出诊断。

高滴度的抗PPD抗体可作为结核病辅助诊断的手段。

曲霉感染以肺部病变最为常见。

人轮状病*(HRV)是引起婴幼儿胃肠炎和腹泻的主要病*病原体,也是能引起较大儿童及成人腹泻的主要病原体。

白念珠菌是临床标本中最常见的真菌感染。

54、病*感染性疾病检测

甲型肝炎病*(HAV)是甲型肝炎的病原体,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感染。

含有前S1的蛋白主要存在于Dame颗粒和管型颗粒上。

HDV是一种缺陷病*,只有在HBV已存在于肝内或与HBV同时侵入肝内才可能造成感染。

55、超敏反应

超敏反应发生的速度、机制和临床特点等,将其分为四型:I型超敏反应,即速发型超敏反应;Ⅱ型超敏反应,即细胞*型或细胞溶解型超敏反应;Ⅲ型超敏反应,即免疫复合物型或血管炎型超敏反应;IⅣ型超敏反应,即迟发型超敏反应。

I型超敏反应主要由特异性Ig抗体介导产生,IgE+速发型+速度最快+无补体,肥大、嗜酸、嗜碱。

I型超敏反应的发生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致敏阶段、激发阶段、效应阶段。

I型超敏反应分为全身性与局部性超敏反应两种。

全身超敏反应又有药物过敏性休克、血清过敏性休克。

局部超敏反应又有呼吸道过敏反应、消化道过敏反应、皮肤过敏反应。

免疫学检查:

1.皮肤试验(挑刺)

2.皮内试验:1.(注入量(0.01-0.02ml)、两种Ag距离2.5-5.0cm、阳性对照(盐酸组胺);2.挑刺试验(安全、假阳性少、敏感度低)

参与Ⅱ型超敏反应的抗体主要IgG和IgM、少数为gA,细胞*/细胞溶解反应I。

常见Ⅱ型超敏反应性疾病有:输血反应、新生儿溶血症等。

直接Coombs试验即可直接监测红细胞表面有无不完全抗体的试验称为直接Coombs实验。

间接Coombs试验即用已知的不完全抗体检测受检红细胞上相应的抗原,或用已知抗原的红细胞检测受检血清中相应的不完全抗体,称为间接Coombsi试验。

常见Ⅲ型超敏反应性疾病局部免疫复合物病有两种反映:Arthus反应、类Arthus反应。

常见疾病:血清病、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RA、SLE

常见Ⅳ型超敏反应性疾病:感染性迟发型超敏反应、无补体、无IG、接触性皮炎、移植排斥反应。

Ⅳ型超敏反应的常见免疫学检测是Ⅳ型超敏反应皮肤试验。

结核菌素皮试,是检测Ⅳ型超敏反应典型的例子。

斑贴试验,主要用于检测IⅣ型超敏反应,寻找接触性皮炎的变应原。

56、自身免疫性疾病

与自身抗原形成主要相关的因素如下:隐蔽抗原的释放、自身成分的改变、共同抗原引发的交叉反应。

干燥综合征(SS):抗SSA/RO抗体、抗SSBLA抗体通常为阳性。

硬皮病:抗SCJ-70抗体是PSS的特异性抗体。

目前最常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作为总的ANA筛选试验。

常见的ANA荧光图形中均质型:斑点型、核腹型、核仁型。

抗Sm抗体仅发现于SLE患者中,是SLE的血清标志抗体。

抗核RNP抗体是诊断MCTD的重要血清学依据,列入MCTD(混合型结缔组织病)的诊断标准。

抗]o-1抗体最常见于多发性肌炎(PM),故又称为PM-1抗体。

抗SC1-70抗体几乎仅在进行性系统性硬皮病患者中检出。

类风湿因子(RF)是一种抗人或动物Igg分子Fc片段抗原决定簇的抗体,是以变性Igg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

抗CCP抗体主要为IgG类抗体。

57、免疫增殖性疾病

多发性骨髓瘤可以出现血沉增快,血中检出M蛋白和不明原因的蛋白尿。

巨球蛋白血症是以分泌lgm的浆细胞恶性增殖为病理基础的疾病。

血清免疫球蛋白定量:正常血清中k/γ比例约为2:1,当k/γ比率大于4:1或小于1:1时应考虑k型或γ型M蛋白血症。

M蛋白是由浆细胞单克隆性增殖而大量产生的在类别、亚类、基因型和独特型均一的免疫球蛋白。

58、免疫缺陷性疾病

肿瘤+感染性疾病+营养不良+免疫抑制疗法是引起继发性免疫缺陷病最常见的原因。

HV抗原检测常用ELISA法检测HIV的核心抗原p24,

HIV抗体检测:HⅣ感染后2~3个月可出现抗体,并可持续终身,此为艾滋病的常规检测指标。

59、肿瘤免疫

甲胎蛋白是胎儿发育早期,由肝脏和卵*囊合成的一种血清糖蛋白,胎儿出生后不久即逐渐消失,通常成人血清中AFP的含量极低,参考值20ugl。

原发性肝癌AFP含量明显升高常g/l。妇女妊娠3个月后,血清AFP含量开始升高,7~8个月达到高峰,一般在ugl以下。

癌胚抗原是一种结构复杂的可溶性糖蛋白,主要存在于成人癌组织以及胎儿的胃肠组织中,故名癌胚抗原。正常情况下,血清Cea50ug/L

血清CEA升高主要见于①结肠癌、直肠癌;②吸烟者中约有33%的人Cea5ug/L。

癌抗原是一种乳腺癌相关抗原。对乳腺癌的诊断和术后随访监察有一定的价值。

血清CA15-3升高主要见于乳腺癌等。

CA是很重要的卵巢癌相关抗原。存在于上皮性卵巢癌组织和患者的血清中,参考值35kU/L

血清CA升高主要见于卵巢癌等。

CA19-9是一种与胰腺癌、胆囊癌、结肠癌和胃癌相关的肿瘤标志物,又称胃肠癌相关抗原。

血清CA19-9升高主要见于胰腺癌等疾病。

血清PSA升高见于前列腺癌等。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正常人脑组织中含量最高。血清NSE升高见于小细胞肺癌(SCLC)和神经母细胞瘤等。

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AFU活性明显升高。

血清hcg升高见于滋养层肿瘤和生殖细胞肿瘤,如葡萄胎等。

血清降钙素升高见于甲状腺髓样癌等。

60、免疫检验质量保证

室内质量控制(IQC)由实验室工作人员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步骤,连续评价本实验室工作的可靠性程度,旨在监测和控制本室常规工作的精密度,提高本室常规工作中批内、批间样本检验的一致性。并确定当批的测定结果是否可靠,可否发些检验报告。

室间质量评价(EQA)为客观地比较某一实验室的测定结果与靶值的差异,由外单位机构,采取一定的方法、连续、客观地评价实验室的结果,发现误差并校正结果,使各实验室之间的结果具有可比性。

诊断敏感性是指将实际患病者正确地判断为阳性(真阳性)的百分率。

诊断特异性是指将实际无病者正确地判断为阴性(真阴性)的百分率。

每日历年真题

从4月13日开始

每日精选5道历年真题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