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缔组织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发热 [复制链接]

1#
尿路感染会引起肾结石吗 http://www.niaoluganrana.com/zlyy/5338.html
皮肤镜被亲切地称为“皮肤科医生的听诊器”,以其无创、快速、有效的特点成为皮肤科医生们视觉的延伸,能捕获很多肉眼看不到的信息,让医生们不再“雾里看花”,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皮肤浅中层色素和血管等结构的变化。皮肤镜在评估色素性和非色素性皮肤肿瘤的临床检查中已经成为不可替代的工具,能够显著提高临床医生对皮肤肿瘤诊断的准确性。随着皮肤科医生们在临床中使用皮肤镜的经验不断积累,皮肤镜的应用范围也逐渐扩展,在炎症性皮肤病、浸润性皮肤病、感染性皮肤病、脱发、甲病等非肿瘤性皮肤病领域的诊断以及评估疗效中开始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国皮肤科医生也逐渐认识到皮肤镜对于诊疗工作的巨大价值,因此更加喜爱这项新技术,但我国目前关于皮肤镜在非肿瘤皮肤病领域应用的著作还比较匮乏,迫切需要一本能够全面介绍这一领域内容的书籍助力我国皮肤科医生的临床诊疗。过去几年中,应用皮肤镜观察非肿瘤皮肤病的研究设计日趋合理并陆续实施和发表,表明非肿瘤皮肤病的皮肤镜特征标准确实存在,但是需要被有效地研究和证实,如同几十年前建立皮肤肿瘤皮肤镜标准的过程。本书主编AimiliosLallas教授和EnzoErrichetti教授等人在非肿瘤皮肤病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主持制定了非肿瘤皮肤病的皮肤镜术语国际共识。我国皮肤镜领域医院的刘洁教授、医院徐峰教授等几位教授第一时间阅读了这本著作后,感受到了它的巨大魅力,并着手翻译引进这部皮肤镜领域的优秀新作,以尽早帮助同仁们在临床中更好地使用皮肤镜辅助诊断和评估疗效。

本书特点——细致,丰富,实用

细致

本书详细介绍了非肿瘤皮肤病的皮肤镜常见结构特征,包括血管、鳞屑、毛囊结构、其它结构及特有线索等,这些结构特征是构成非肿瘤皮肤病皮肤镜下表现的基本元素,也是诊断、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

丰富

本书覆盖的疾病非常全面,主体分为五个部分,分别介绍了炎症性皮肤病、浸润性皮肤病、感染性皮肤病、毛发和甲病,以及色素皮肤的皮肤镜下特征,涵盖丘疹鳞屑性疾病、非感染性肉芽肿、结缔组织病、红斑性疾病、淋巴瘤和假性淋巴瘤、细菌感染、真菌感染等多种疾病。

实用

本书紧密结合临床表现,通过细致的观察、标准化的语言,详尽叙述了每种疾病不同时期、不同部位、不同亚型和不同皮肤类型的皮肤镜表现,充分展示了皮肤镜在观察非肿瘤皮肤病亚微观结构及变化中的优势。

附录部分通过表格和相应的图片,对十四类疾病如面部红色斑疹/斑块、掌跖角化性皮肤病、躯干或四肢瘙痒性丘疹/结节的鉴别诊断进行了对比介绍,是全书内容的提炼和总结,实用性非常强。

目录样章试读作者寄语国际皮肤镜协会秘书长AimiliosLallas皮肤镜在非肿瘤皮肤科学中的应用是相当新颖的,所以书中的每一部分内容你们都应该批判性地阅读,且未来的证据很有可能大幅修改我们现有的知识。在我看来,皮肤镜是皮肤科临床检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年代的今天,我无法想象没有皮肤镜辅助的皮肤科诊疗,就像无法想象没有听诊器的全科诊疗一样。皮疹的亚微观世界在不同人群和不同肤色中有待进一步阐明,希望这本书能激发你更频繁使用皮肤镜、探索隐匿的结构并丰富整体知识。AimiliosLallas主译者简介刘洁教授,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国际皮肤镜协会执委,国际皮肤淋巴瘤协会委员,北京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皮肤科分会皮肤影像学组组长,华夏皮肤影像人工智能协作组副组长兼秘书长,国家科技专家库专家。目前已发表第一作者、通讯作者论文90余篇,SCI论文30篇,主持制定皮肤影像领域共识10余篇;主编《协和皮肤镜图谱》、参与编写及翻译书籍多部,主持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协和皮肤影像诊断学习班》。徐峰教授,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皮肤病数字化诊断亚学组”皮肤镜方向专家,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皮肤病与皮肤美容分会皮肤影像学组委员,中国人群影像资源库项目协作专家组专家。近年发表第一作者、通讯作者SCI论文18篇,国内核心期刊论文10篇。主译《毛发镜图谱》、《皮肤镜图谱》等著作。总结这本书详细的描述了各类非肿瘤性皮肤病在皮肤镜下的表现,和我们的临床工作结合得非常紧密,我们看了这本书以后非常喜爱,觉得内容非常实用、丰富和新颖,就和华夏皮肤影像人工智能协作组的同道,特别是一些年轻同道,一起对这本书进行了翻译。刘洁徐峰购书
分享 转发
TOP
2#
进入秋冬季以来,流感等流行病较前增加,发热病人明显增加,加之新冠疫情,人们对于发热很紧张。发热(fever)是指机体在致热源(pyrogen)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正常人体温一般为36--37℃左右,可因测量方法不同而略有差异。正常体温在不同个体之间略有差异,且常受机体内、外因素的影响稍有波动。在24小时内下午体温较早晨稍高,剧烈运动劳动或进餐后体温也可略升高,但一般波动范围不超过1℃。妇女月经前及妊娠期体温略高于正常。老年人因代谢率偏低,体温相对低于青壮年。另外,在高温环境下体温也可稍升高。发热分度:低热:37.3℃--38℃;中等度热: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41℃。引起发热的原因:1.感染性发热:1)细菌;2)病*;3)支原体)4)衣原体;5)立克次体;6)螺旋体;7)寄生虫;8)真菌等。2.非感染性发热:1)结缔组织病;2)内分泌疾病;3)变态反应性疾病;4)肿瘤;5)血液病;6)栓塞或梗塞性疾病;7)中暑;8)药物热、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综合征、生理性发热等。临床常见发热有检测方式不正确等:1.体温计存在明显误差;2.检测体温方式不正确:活动后立即检测、腋窝汗液明显时检测、检测前腋窝或周围有热水袋等可升高体温装置或物品;3.检测时间过短。发热病因部分难以明确,而且部分患者会出现持续性发热长达数月、数年等。正确测量体温:1.测量前体温计应在35℃以下;2.测量前将腋下汗液擦干;3.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时平复后再监测;4.室温下检测,且测量前检测部位未与高热物品、低温物品接触;5.检测时间5-10分钟。临床症状:发热时可伴有头晕、乏力、流涕、关节肌肉酸痛、寒战、皮疹、肝脾淋巴结肿大等,严重时可出现惊厥、昏迷等。治疗:1)一般治疗:物理降温,注意休息等;2)药物治疗:1)对症降温治疗;2)病因治疗。(具体治疗以医生方案为准)预防:注意休息、合理饮食、适当锻炼,增强体积抵抗力等。疫情防控,从你我做起,出现发热,医院发热门诊就诊。

做好疾病防护,健康你我他!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