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缔组织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风湿病患者如何安全过冬 [复制链接]

1#

风湿病是一组容易引起多系统受累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常见的有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红斑狼疮、硬皮病、皮肌炎等。大部分风湿病患者对气候变化较为敏感,这不,进入秋冬季节,门诊和住院的风湿病患者一下子多起来。

比如,一位女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经常骑电动车上下班,关节肿痛常反复发作,进入冬季节后症状加重,手腕、肘、膝、踝等关节肿痛、僵硬,活动明显受限。还有一位徐大妈,这几天双膝关节疼痛厉害,畏寒怕冷明显,在医院被确诊为膝骨关节炎,俗称老寒腿,询问后得知大妈年轻时在冷库工作,常年的寒湿环境导致她的膝关节退化越来越严重,而冬季的严寒天气又加重关节的损伤,导致关节症状加重。小王患强直性脊柱炎5年了,进入冬季后,他明显感到腰背部僵硬疼痛加重,后背怕冷明显。还有一位郑女士,既往有红斑狼疮病史,平常病情很稳定,进入冬季之后,发现颜面和双手出了好多红斑,局部瘙痒明显,担心病情反复,赶紧来门诊看医生,被诊断是狼疮并发的冻疮皮损,与天气寒冷有关。一位刘阿姨,既往患有硬皮病,间断服用抗风湿药,进入冬季后,雷诺现象加重,一受凉双手末梢就变白变紫,气促乏力,咳嗽,不得不住院治疗。

关节炎病人,在进入秋冬季节后,之所以症状反复,是因为天气变冷时,体内血液流速减慢,病变关节滑膜液中的纤维蛋白原增多,引起关节滑液黏度增高,从而加大了关节活动的阻力,导致关节僵硬肿痛症状加重。而红斑狼疮、硬皮病等结缔组织病发病基础是血管炎,天气变冷后,全身血管会出现痉挛性收缩,导致管腔变细,引起局部组织缺血,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中医讲“寒主收引”“寒性凝滞”就是这个道理。可见寒冷天气对风湿病患者的影响非常明显。

既然如此,作为风湿病患者该注意哪些呢?

首先,积极治疗原发病,不要擅自减药或减量,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病医院就诊。

其次,重视中医在风湿病治疗中的优势和地位。冬与肾相合,肾主封藏,可联合艾灸、督灸等中医疗法,或服用药酒、中药水丸或中药膏方,温补阳气,祛风散寒,活血通络,强身健体。四生汤(生南星、生半夏、生川乌、生草乌)泡酒外擦对寒性关节炎具有较为显著的镇痛效果。

第三,生活要有规律,避免熬夜,保证睡眠。中医认为,冬为阴令,冬主收藏。故冬三月应早卧晚起,注重阴之收藏及睡眠质量的提高。当人体处于深睡眠状态时,有利于机体吸收营养、储存能量、消除疲劳,提高抗病御邪能力;反之,睡眠障碍则可能会导致抗病能力下降诱发风湿病反复或加重。

第四,要保持心情愉快,积极配合治疗。许多风湿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恶化,与人的心理状态息息相关。所以应该避免忧郁、焦虑、紧张等不良因素的刺激,保持乐观情绪和战胜疾病的信心。

第五,要适当运动。生命在于运动,风湿病非常强调康复锻炼的重要性。建议以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练瑜伽、做操等有氧运动为主,有利于增强体质,提高对寒冷天气的适应能力。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运动时间以白天为主,要在户外有阳光的地方和风和日丽的时候为宜。

第六,要防寒保暖,预防感冒。风湿病患者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免疫防御功能较弱,很容易着凉感冒而导致病情活动。建议平时防寒保暖,避免受凉感冒。晴天宜多晒太阳,并开窗通风。中原地带冬季往往空气干燥,因此要适当饮水,室内空气干燥时可以使用加湿器,避免过分干燥的空气直接刺激呼吸道引发感冒。尽量少去那些人多嘈杂、空气污浊的公共场所。忌烟酒。

第七,合理饮食。在冬季日常膳食应以温补为主,适当多食高蛋白低脂肪的食品,多食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新鲜水果蔬菜。做到稀干搭配、荤素夹杂,以增加营养。尽可能避免辛辣刺激性肥腻食物。口干病人可进食桑椹、山药、萝卜、百合、白果、麦冬、北沙参、板栗、黑大豆、南瓜、红薯、甘蔗、动物肝脏、皮冻等。其他患者可进食一些稍偏于温补的食材,如*芪、太子参、枸杞、桂圆、核桃、山药、胡萝卜、芡实、花生米、黑大豆、木耳等。老年患者可制成膏方,在冬令闭藏季节对慢性病效果颇佳。但对于一些痛风病人,尽可能以低嘌呤饮食为主。上述所列这些食材也只是相对而言,实际生活中要灵活掌握,既不要矫枉过正,又不能无所顾忌。

总之,只要大家规律生活,合理安排自己的饮食起居,一定会安全顺利地度过寒冷的冬季。

点击标题下方蓝色字体的“风湿健康家园”,打开新的界面,点击“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