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缔组织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自身免疫病诊断试剂的投资机会高特佳研 [复制链接]

1#

作者:高特佳投资集团投资研究部李挺

摘要:

1)自身免疫病(自免)诊断试剂发展较晚,近3年增长率高于体外诊断试剂行业整体增长。年中国大陆市场规模约20亿元(按厂商底价出货收入计,常与免疫原诊断试剂伴行),预计年可达30亿元以上。德国欧蒙约50%的市场份额,国内三家主要企业合计约20%的市场份额,剩余30%市场由中小型外资企业占据,罗氏、雅培等诊断巨头未介入该行业。医院占自免诊断试剂采购量的90%,其他机构合计仅10%,提示仍具有较大的市场下探空间。该细分领域处于市场“蓝海”,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

2)自免诊断试剂作为竞争不激烈的领域,易于企业快速建立市场优势,进行横向产品或纵向产业链扩张。

3)优秀标的(略,详情请联系高特佳投资)。

1.自身免疫病

1.1定义及特点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免疫系统对自身机体的成份发生免疫反应,造成损害而引发疾病。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只对侵入机体的外来物,如细菌、病*、寄生虫以及移植物等产生反应,消灭或排斥这些异物。在某些因素影响下,机体的组织成份或免疫系统本身出现了某些异常,致使免疫系统误将自身成份当成外来物来攻击。这时候免疫系统会产生针对机体自身一些成份的抗体及活性淋巴细胞,损害破坏自身组织脏器,导致疾病。如果不及时有效的加以控制,其后果十分严重:免疫系统的攻击会影响每个人体器官,且通常会终身对其进行攻击;有时还可能同时对身体众多部位造成损伤。早期诊断对管理自免来说非常重要,在早期阶段发现可避免或延迟目标器官或组织发生无法补救的损伤。

1.2涉及疾病种类及患病率

自身免疫反应异常可能造成多种组织的病变,造成多种组织损伤。属于自免的疾病及其患病率如下表所示:

(点击图片,可查阅大图,下同)

我国自免疾病患者约万人,其中重症患者约万人;因人种间的差异,我国自免疾病的整体患病率低于欧美白色人种,约为欧美人种的60%-70%;女性患自免疾病的概率要高于男性。需要注意的是,大部分自免相关疾病都是造成组织器官损伤的慢性病,由于我国基层医生的水平较低、设施不全,遇到表现出自免病征的患者后,基层医生常常不向这个方向考虑和怀疑,造成许多自免疾病患者被误诊,患病率被一定程度的低估。

1.3诊疗方式的发展

自免疾病的治疗尚缺乏理想的根治方法。主要从以下两个方向进行治疗:

(1)针对疾病的病理变化和组织损伤所致的后果进行治疗:即传说中的“治标不治本”的疗法,用药包括:a、非甾醇类抗炎药物(如:双氯芬酸、美洛昔康),b、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治疗重症患者);c、缓解病情抗风湿药(DMARDs,如甲氨蝶呤、环孢素等);d、多种以“活血”为疗效的中药。这些疗法可以减轻病痛,抑制病情发展给组织器官带来不可逆的破坏,但本身也有较强的副作用。使用这些方法治疗,不需要明确疾病的病因。

(2)通过调节免疫应答的各个环节阻断疾病进程来达到治疗的目的:这是近20年,在深入了解了自免的机理后发展起来的治疗方法。用药包括:a、单抗、融合蛋白(如:英夫利、阿达木——TNFα单抗,妥珠单抗——IL6拮抗剂,利妥昔——CD20单抗,依那西普——TNFα受体-单抗融合蛋白);b、靶向药(主要是JAK抑制剂,如:Tofacitinib托法替尼);c、血浆置换生物疗法。这些新的疗法从对自免的控制入手,可以获得显著的疗效;但由于药价昂贵,同时也会产生免疫抑制的副作用(比如产生条件致病菌感染),因此只有在确诊为自免疾病之后才会使用上述药物进行治疗。

近20年来,自免疾病的诊疗方式发生了本质的改变:由目诊、问诊后直接针对疾病所致的疼痛、损伤进行治疗,转变为以目诊、问诊建立自免或其他相关疾病的怀疑,以相关疾病因子的诊断为确诊并针对自身免疫进行控制。全球销量前十的药品中,有三种是针对自免治疗的药物。自免疗法的发展,也促进了诊断试剂的快速增长。

2.自免诊断试剂

2.1自免体外诊断试剂的特点

自免诊断试剂属于第二类医疗器械,根据国家发改委、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年颁布的《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自免类检验项目一共有项。单个项目收费一般在20-元之间,组合项目收费一般在65-元之间,高于体外诊断(IVD)整体价格的中位数。

相对于其他免疫诊断试剂,自免诊断试剂有如下特点:

(1)自免检测试剂一般都是按疾病分组,每种疾病一般检测多个指标;

(2)检测试剂有多种形式:

a.免疫印迹(BLOT)法,或斑点免疫、条带免疫:适合于自免初筛的检验,方法简单,灵敏度和特异性一般,不需要复杂的仪器,成本低,能够在2小时内出结果,医院或体检中心;但有时候会得到无法判定的结果,需要做进一步检验。

b.酶联免疫(ELISA)、化学发光法:免疫诊断最常用的方法,灵敏度和特异性都比较高,尤其是化学发光法近5年发展迅速,结果可靠性大幅提高,可以做到当天出结果;通量高,单个样本均摊成本低,但对于组合项目需对每个项目进行单独的检测;适医院或第三方临床检验机构。

c.玻片免疫荧光(IFA或IFT)技术:将与人体自免抗体存在交叉反应的动物组织切片固定在玻片上,如果受检者血清中含有自免抗体,会在相应的细胞部位显示强烈的荧光。该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好,常为一些疾病确诊的手段。相应试剂盒在生产和使用上都有都需要一定的技术和经验,生产厂家较少,也只医院或机构使用。行业的领导厂商为解决该方法的通量问题,设计了自动化的仪器和判读软件,解决了该方法的通量问题。随着化学发光免疫技术的不断进步,该方法在一些检测项目上有被取代之势;但其结果直观可靠,仍为很多优秀医生所亲睐。

(3)自免诊断试剂生产企业一般也生产过敏原(变应原)检测试剂,后者市场和自免差不多;自免和过敏原检测都有一定的复杂性,偶尔会碰到临床医学检验无法覆盖、或难以获得准确结论的检验结果。因此诊断试剂企业常自设参考实验室,除了及时对产品进行验证、重标定外,医院委托的检验项目。

2.2自免诊断试剂的市场状况

2.2.1自免诊断试剂所处发展阶段

针对自免的免疫抑制剂疗法,在我国的推广比美国迟10年以上:5年CFDA才批准第一个依那西普的仿药上市(益赛普),而进口的阿达木单抗、妥珠单抗也是近5年才在中国上市。迟来的治疗药物,一定程度推迟了自免诊断试剂的发展进程。自免诊断试剂年之前在中国的市场非常小,直到最近5年才快速发展起来,市场处于快速成长期。

自免诊断属于IVD产业的一个分支,诊断试剂生产企业较少,因此难以获取其整体市场状况。但来自德国的欧蒙医学诊断有限公司(欧蒙)是最早在中国销售自免诊断试剂的企业,年之前在国内处于垄断地位;随着竞争对手不断加入,其市场份额逐年下降。但发展速度可以代表国内自免诊断的市场状况:

从欧蒙的数据可以看出,自免诊断试剂近3年的增速高于中国诊断试剂行业的整体水平,如果考虑到国内的深圳亚辉龙、上海科新、苏州浩欧博以及外资的沃芬、Human在近一两年加入该领域的竞争,其实际增长率更高。整个行业处于成长阶段。

2.2.2自免诊断试剂的市场格局

自免诊断试剂常常和过敏原诊断绑定在一起,年中国大陆自免及过敏原诊断的总体市场份额20亿元人民币左右(以厂商出货价计)。根据欧蒙的预测,年中国市场份额将达到30亿元以上,市场仍保持增长,但会有一段时期发展速度减慢。

从市场格局上看,欧蒙占据了自免诊断试剂的半壁江山,国内的亚辉龙、科新、浩欧博快速崛起,占据20%左右的市场,其他市场份额主要由进口产品占领。

通过业内相关人士对深圳亚辉龙、上海科新、苏州浩欧博的访谈,并参考科新生物、中炽生物“新三板”股权转让说明书,认为深圳亚辉龙在国内自免诊断试剂生产企业中的确处于领导地位,浩欧博模仿欧蒙发展不错

从诊断试剂针对疾病种类上来看,混合性结缔组织病和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试剂占据市场主流,其他病种诊断试剂销售相对较少。

自免相关疾病的诊疗医院。根据诊断试剂的销售数据,医院占了自免诊断试剂销售的90%,医院仅占10%,医院市场基本空白。

从自免诊断使用技术平台来看,免疫印迹法无论在医院还是医院都是最主流的方法;ELISA/化学发光医院所占比例较高,而在医院占比较低;免疫荧光作为自免确诊的方法,医院份额差别不大。

2.2.3自免诊断试剂的市场分析

(1)从市场发展阶段上看,自免诊断试剂的市场成熟度低于常规的生化、感染等IVD诊断试剂,仍具有较大发展空间。医院医生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自免疾病诊疗体系的不断完善,自免诊断试剂的市场空间还会继续扩大。

(2)从市场竞争格局上看,与常规IVD诊断试剂——几大国际巨头在我国形成寡头垄断、国内数十家企业激战局面不同,国内企业更容易在市场上取得突破;由于其市场较小,产品技术相对独特,国内仅有亚辉龙、科新、浩欧博三家企业占据比较大的市场。

(3)从诊断试剂厂商提供的销售数据和文献报道的差异来看,自免疾病在我国部分地区仍然没有得到重视,存在大量的误诊,患病率被低估。

(4)从医院渗透的角度来看,医院占了自免诊断试剂90%的市场份额,医院仅10%,医院空白,市场极度不平衡。实际上自免诊断占主流的免疫印迹法是非常适合使用价格低廉的微型仪器做即时诊断(POCT)的,目前的市场状况显示出上有巨大的市场下沉空间。

(5)从技术平台上看,定性或半定量的免疫印迹法仍占据主流,而中国免疫协会年发表官方建议,认为自免的诊断结果应更加量化。可以预见,未来自免诊断产品的布局将发生一定的改变,医院将更多采用ELISA/化学发光等可量化的试剂形式;国内厂商决策速度和开发新产品速度不亚于德国企业,在此存在进一步竞争市场的机会。

(6)自免诊断试剂一般和过敏原诊断试剂伴随销售。

2.3自免诊断试剂快速发展的市场驱动力

(1)医生对自免疾病的理解逐渐深入和普及:在遇到与自免疾病类似的症状后,可以通过自免相关诊断来进行确诊或排除;

(2)自免药品的不断上市促进诊断试剂的发展:自免诊断试剂近些年高速发展,一定程度取决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在我国的发展。随着自免新药,或当前药物适应症的扩展,自免诊断试剂用量将大幅提升;

(3)渠道下沉的空间巨大:自免疾病在治疗上主要依靠药物,并不需要特殊的设备和技术;自免诊断也不需要特殊技术或昂贵的仪器;而目前自免诊断试剂市场90%集中在医院;其原因主要是国内企业份额较少,而外企对相对分散的一医院市场不重视;缺乏学术推广,医院遇到相关症状只有直接开光谱消炎药,无效的话转上医院。如果国内企业抓住一医院市场,自免诊断试剂用量至少尚有“翻一番”的空间;

(4)第三方临床检验机构发展的促进:第三方临床检验机构在自免的临床检验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如欧蒙就是迪安诊断的第二大供货商;如果第三方临床检验机构快速发展,将带动自免诊断试剂的发展。

2.4自免诊断试剂的主要壁垒

(1)产品开发和生产的技术难度高于大部分其他诊断试剂:自免诊断试剂的产品形式多样,并且多以检测组合的形式存在;

(2)需要高水平参考实验室配合:免疫诊断中时常会碰到一些“事实而非”的结果,需要生产企业建立有经验的参考实验室进行判断;

(3)和自免并行的过敏原诊断试剂种类繁多;企业这方面一旦累积起一定优势,其他竞争对手难以突破;

(4)自免是纯免疫系统疾病,基因诊断只能检测相关风险但无法对是否患病及病情进行诊断;目前的自免诊断技术短期内无法替代。

3.自免诊断试剂的投资建议

3.1自免诊断试剂企业及产品

3.1.1行业领导者——欧蒙医学实验诊断股份公司

欧蒙(EUROIMMUN)于年成立于德国,年进入中国,引入中国第一个自身抗体检测试剂盒;十多年来,欧蒙中国已发展为亚太区域核心,除中国外,也负责韩国、新加坡、泰国等亚太国家及地区的市场。4年公司在杭州设立生产基地,生产部分产品。医院需求开发了专门的仪器,建立参考实验室,医院检测中出现的问题外,也针对自免、过敏原方向进行“第三方”检测服务。

公司的产品在业内处于顶级水平,部分产品被美国风湿协会定为“金标准”。

公司客户集中在医院,近期也开始做渠道下沉。

3.2国内企业的发展机会

3.2.1国内企业与外企企业的差距主要体现在

(1)产品质量及稳定性,遇到问题处理上不如外资企业,公司的影响力和产品的可信度不够高;

(2)产品线不够齐全,欧蒙、沃芬、Phadia(医院医院)任意一家企业提供的产品即可完全满足自免、免疫原诊断的所有需求,而国内企业基本无罕见病原诊断的试剂;

(3)欧蒙、Phadia与医院关系密切,和检验科、免疫科医生互动多,医院不适合检测的项目。从迪安诊断年的年报可以看出,欧蒙是其第二大供应商。而国内的自免诊断企业一般规模较小,没有医院沟通机制,而渠道下沉也没有足够的力度,所以市场把控与外资上有差距。

3.2.2国内企业也有自身的优势

(1)国内企业可以快速适应市场需求推出新产品;

(2)外资企业具有通病——中国本土人士的收入、职位受限,中国员工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没有职位和薪资提升的空间;而国内企业则常以低底薪、高提成的模式;只要给予中高层团队足够的空间,会吸引很多外企培养的优秀人才努力工作,快速提升业绩;

3.2.3国内企业的机会

(1)重视研发,吸纳外企的优秀研发人员,夯实产品基础;同时建立研发、生产、服务互动的机制,提高公司运作效率,医院、检验科医生交流互动;

(2)与国内新兴的自免药物、脱敏剂生产企业合作,发挥协同效应;

(3)自免诊断试剂竞争不激烈,可以通过自免诊断试剂作为切入点,进行横向产品线或纵向产业链延伸;

(4)加强对三四线城市医生、医院医生的教育,使产品渠道下沉;

(5)建立完整的产品线,“一站式”医院、医生的需求;

(6)与大型第三方临床检验机构合作,提升产品的覆盖;

3.3高特佳投资自免诊断试剂企业的策略

3.3.1瞄准IPO目标,投资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内容暂不对外公开)

3.3.2借助渠道优势,整合领域小微企业

小自免诊断试剂企业本身IPO的可能性不大,但在资本市场“降温”之时,可以考虑对其企业或产品技术、批文进行收购,通过高特佳掌握的第三方诊断等资源重新组合成完整的产品体系,创造利润或者运作IPO。

阅读更多医疗健康产业投资研究报告,请长按下图识别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