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出血
血液(主要指红细胞):流出心脏血管之外,称为出血。血液流出体外,称为外出血,血液流入体腔或组织间隙内,称为内出血。
二、原因和发生机理
1、破裂性出血:指由于心脏、血管破裂而引起的出血。可发生于心脏、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多为局限性。
原因:机械性损伤、血管壁被周围的病变侵蚀、心脏或血管壁本身病变、血压突然升高。
2、渗出性出血:毛细血管和微静脉壁的通透性升高,血液通过扩大的内皮细胞间隙和损伤的血管基底膜而渗出到血管外。
原因:血管壁的损伤、血小板质与量的改变、凝血因子缺乏。
三、病理变化
1、积血与血肿:血液流入体腔或局限在组织内,常见破裂性出血。
2、瘀点与瘀斑:皮肤、黏膜和实质器官的点状出血,斑块状出血,主要见于渗出性出血。
3、溢血:某些浆膜或组织内常见的不规则的弥漫性出血。
4、出血性浸润:指毛细血管的血液渗入血管周围间隙,随后浸润到临近组织内,呈大片暗红色,多发生于淤血性水肿。
四、对机体的影响
1、小血管破裂性出血→多可自行止血;
2、流入组织内的血液量少时→出血灶可完全吸收不留痕迹;
3、大血肿→常在血肿周围形成结缔组织包囊,随后发生机化;
后果:因出血部位、出血量、出血速度和持续时间而不同。
脑、心等:后果严重甚至危及生命
急性大出血:出血性休克
少量而长期持续的出血:贫血,物质代谢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