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物进化学领域,有一个叫做“用进废退”的残酷规律,指的是一种生物体的器官,如果经常使用就会变得越来越发达,如果不经常使用则会退化。就像我们的大脑,我们越勤于思考,它就越灵活;如果我们越懒惰,它就会变得像生锈的机器部件,越来越迟钝。对于“用进废退”的这个规律,在美洲的一些喀斯特地貌的山腹里有很多活生生的例子,其中就包括我们今天要介绍的墨西哥穴居盲鱼。穴居盲鱼因为一生都生存在黑暗的石灰岩洞的淡水中,由于不需要视力,它们之中的大部分的眼睛退化得非常小,有些甚至连眼睛都没有,完全失去了视力功能。但匪夷所思的是,在墨西哥的很多河流中,还有一种叫做墨西哥脂鲤的鱼类,跟墨西哥穴居盲鱼是同一个物种,它们有正常的视力。对于墨西哥穴居盲鱼眼睛的退化,科学家还没能确切地找到具体的原因,他们认为是基因突变导致了穴居品种眼睛的退化。墨西哥脂鲤和穴居盲鱼在马里兰大学研究人员领导的一项新研究中,科学家发现,胱硫醚β合成酶a(以下简称为cbsa)基因的突变,会在这些鱼类发育的关键阶段阻止血液流向穴居盲鱼的眼睛。血液的缺乏导致所有盲种墨西哥穴居盲鱼的眼睛干枯,皮肤和结缔组织覆盖不发达。这项研究于年6月2日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Communications)杂志上。“我们知道控制眼睛退化的基因散布在墨西哥穴居盲鱼的基因组中,”生物学教授威廉·杰弗里(WilliamJeffery)说,可能有10到20个不同的基因参与其中,这是他们第一次能够确定一个特定的基因并展示其作用机制。众所周知,cbsa基因与一种名为高胱胺酸尿症(homocystinuria)的人类疾病有关,这种疾病会导致视力缺陷,并可能导致中风、心脏病发作和过早死亡。了解墨西哥穴居盲鱼如何与突变的cbsa基因一起茁壮成长,可能有助于研究人员在未来开发治疗高胱胺酸尿症的方法。杰弗里的研究小组和其他人先前的研究发现,穴居鱼类基因组中,有多个区域可能是导致发育过程中眼睛退化的基因宿主,每个区域包含多达个基因。杰弗里的实验室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和斯坦福大学的合作者一道,寻找在洞穴鱼发育的关键时期(即眼睛退化发生的时期)改变表达的基因,从而筛选出了候选基因。在他们确定的四个候选基因中,cbsa基因在所有穴居的物种中都发生了突变。多年来,杰弗瑞和他的团队注意到,穴居盲鱼的幼体在眼睛开始退化时,眼睛的血管会发生动脉瘤和出血。研究人员怀疑他们找到了目标基因。为了证实cbsa的突变与腔静脉鱼的眼睛退化有关,科学家们使用了基因编辑工具CRISPR-Cas9和另一种方法,在有视力的鱼类表层卵中突变了正常的cbsa基因。果然,这些卵子中有大量发育成了眼睛缩小或没有眼睛的成体。然后,研究人员显示,他们可以通过将正常的cbsa基因物质注入穴居盲鱼的胚胎中,来逆转腔鱼眼睛的退化。杰弗里和他的同事们认为,cbsa突变对眼睛周围的血管系统造成的损伤会使发育中的眼睛缺氧,并导致眼睛退化。“这只是导致眼睛退化的多个基因中的一个,”研究人员说,但现在我们已经成功地找到了第一个,我们知道我们可以复制这个过程来寻找其他过程。此外,了解cbsa突变如何影响健康鱼类的眼睛退化,可以更好地了解该基因在血管系统中的功能。杰弗瑞说:“墨西哥穴居盲鱼不仅在cbsa突变中存活下来,而且还在茁壮成长。”我们可能能够理解的一件事是,这可以为人类疾病的治疗提供洞察。综上所述,当墨西哥脂鲤进入洞穴中生存后,它们就不再需要视力,基因突变会让它们在一代又一代的繁殖中退化。然而,人类身上也会发生同样的基因突变(即cbsa突变),这是否意味着,如果我们的世界失去了光明,我们的眼睛也会退化呢?